•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地信大会 >> 地信图文
文字:   打印

德清时间 践行绿色发展模范生
时间: 2018-11-19 来源: 作者: | 记者 虞高岚 文 姚海翔 图 通讯员 王丽君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只有抓牢绿色发展,全面小康才有根基。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绿色发展模式在浙江省遍地开花,生态也成为了德清县经济发展的坐标之一。

  历年来,德清县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基本无违建县,在全国首次农村人居环境普查评价得分位居第一,连续三年夺得治水“大禹鼎”,荣获省政府表彰水利工作的最高奖项——“大禹杯”金杯奖等诸多荣誉。

  站在新时代,在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道路上,德清县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打造绿色发展模范生。

  改善生态环境守护绿水青山

  洛舍镇砂村,曾是长三角建筑石料的供应地之一。经年累月的开采,让这片清丽的土地蒙尘。一直在砂村生活的67岁老人沈阿年这样描述当年的情形:“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为德清县提供了指引。德清县痛下决心整治经年沉疴,扭转矿山行业“低小散乱差”状态,改变退化的生态环境。2013年,砂村矿山在德清治理生态环境的号角声中逐渐消失,29套石料机组、74个码头、3000多名工人、1000多辆矿货车,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原来都是泥浆的河流,开始回归清澈。

  砂村矿山平整后,为选商引资增加了砝码,同时也给未来发展增加了更多空间。砂村村委会主任沈利强说,目前,砂村正打造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线路,把砂村新四军纪念馆、小山漾珍珠生态养殖基地、美丽乡村等串点成线。从过去的卖石头变成现在的卖风景,实现可持续发展。

  德清砂村的转型,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改善生态环境,守护绿水青山,绿色成了发展底色。

  县生态办相关负责人说,过去的资源型经济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叫“三头”经济:石头(挖山开矿)、猪头(生猪养殖)、木头(竹子加工,虽然德清不产木材,但竹子很多)。“三头”经济在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

  留住碧水,惠一方百姓。德清县在全省率先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计划,探索推行“九法治水”举措。全县实施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制度,34位县级领导分别担任“一级河长”,1211条河道全部实行多级“河长制”。河长掌上办公、管道机器人、电子监控……先进的科技手段让“智慧治水”的技术不断升级,形成了“水陆空”一体化智能管护体系。

  铁腕治气,保卫蓝天。全面完成高污染燃料小锅炉淘汰改造;安装油烟净化装置餐饮企业493家,安装率达100%;4家燃煤热电企业共9台锅炉,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修复污染土壤,维持生态平衡。2012年9月,德清成为浙江省首个废弃矿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县。拆除关闭矿山机组77套,拆除矿山码头193座。以砂村集中开采区为突破口,充分发挥集中开发的优势,建成面积约一万亩的产业集聚发展平台。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古老的谚语,跨越千年,依然生动。

  转化环境优势做大金山银山

  破败不堪的自然环境,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只有修复后的绿水青山,才能变成金山银山。正是认识到这个道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德清县一直步履不停。

  2005年1月,德清县在全省率先提出建立西部乡镇生态补偿机制。2007年2月,德清出台《德清县生态县建设专项资金奖励补助办法》。这一年,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第一次明确加入了生态文明目标。2014年,德清县完成《德清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单一针对保护生态环境,延伸到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并重。德清县生态补偿机制实行至今,已累计投入约3.7亿元。

  与此同时,德清坚持绿色引领发展、环保倒逼转型,全力开展印染、造纸、制革和化工四大行业整治提升工作。2014年德清县四大行业65家企业完成淘汰关停企业28家,其余37家企业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2017年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德清行动计划》,抓住结构优化、智融互促、绿色发展等6大重点,着力推动德清“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

  2015年5月《中国·德清乡村民宿标准》的发布,成为民宿国家标准蓝本和行业标杆,洋家乐成为全国首个服务类生态原产地保护品牌,莫干山旅游度假区获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已集聚裸心谷、法国山居等精品民宿150多家,清境、小辉工作室等文创设计团队30多个,吸引了13个国家和地区的创客投资创业。

  除此之外,农业发展也很有特色。德清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成为全省唯一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通过发展这些生态产业,在不破坏环境的同时,让老百姓有了新的增收致富渠道。

  培育生态文化支撑生态文明

  如果说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是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核心,那么构建生态文明则是其根本所在。德清县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绿色生活习惯,促进绿色消费行为,着力培育生态文化,支撑生态文明。

  绿色出行、慢性休闲在德清正成为一种新的风尚。今年11月,德清县余英溪绿道被评为浙江省第二届“浙江最美绿道”。余英溪绿道西至兴康北路,东至双山路,总长约15.9公里。沿线途经静谧的树林、繁华的余英坊,还有可能在各种桥面下穿梭。对骑行爱好者、健身爱好者来说都是福音,大家可以在这里远离忙碌的工作,寻找生活的平衡点。11月8日,新购买的65辆纯电动公交车正式投入使用,车辆全部用于传统能源车辆淘汰、老旧车型置换、城区线路加密。至此,德清县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达到145辆,占全部车辆的47%,地信小镇、中心城区、高铁场站等重点区域新能源公交车实现全覆盖。

  除了绿色出行系统的升级,德清县还打造了一批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社区。此举就像播撒下了一颗颗绿色发展的种子。出台《德清县2018年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要点》,将生态文明教育列入重点内容,生态文明教育不断渗透到课堂;开展“小手拉大手美丽齐步走”庭院亲子趣味活动和“德清嫂”庭院广场花市,进一步引导广大家庭扮美庭院、靓化家园,评选县级绿色家庭100户,市级绿色家庭40户,组织推荐省级绿色家庭4户;发展社区协商民主,搭建多方参与协商的议事平台,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纳入城乡社区协商目录……

  此外,德清县还全面铺开绿色消费试点。制定国内首个《绿色消费服务指南》县级地方标准,创建通过“示范型放心消费商店”139家、“示范型放心消费网店”8家、“示范型放心消费餐饮店”40家、“示范型放心消费民宿”23家、“示范型景区”4家、“放心消费示范区”2家。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从绿色生态到绿色生活,再到绿色经济,德清借生态优势,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特色之路。44万余人共同奋斗,一个绿色、美丽、和谐、富足的德清,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