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钟管百灵鸟”四十年放声歌唱
时间: 2018-10-11 来源: 作者: | 记者 朱宇飞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国庆期间,在县城居仁街与广爱路交叉口余英溪边的公园里,每天晚上七点到九点,一支业余歌手组成的歌队中,一位女歌手格外引人注目。

  她叫杨月华,是钟管镇升华拜克有限公司的退休员工,从喜爱唱歌到现在,已经整整四十年了。

  天生爱唱歌

  出生于钟管镇三墩村农家的杨月华兄弟姐妹五人,她最小。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杨月华从小一听到旋律就会跟着哼起来。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想要听歌,唯一的途径就是生产队广播里播放的样板戏和革命歌曲。

  1978年杨月华小学毕业考入初中。那个年代里最流行的歌曲都是电影歌曲,像电影《小花》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的插曲《满山红叶似彩霞》等等。那个时候她最喜欢听的歌就是李谷一、朱逢博两位歌唱家的歌,一听到这些歌,她就会忍不住放声高歌。

  80年代初期,随着戏曲电影《红楼梦》《碧玉簪》《梁三伯与祝英台》等优秀戏曲的全国播映,初中毕业的杨月华深深地喜欢上了越剧这个古老的剧种,一些经典名段《金玉良缘》《三盖衣》她张口就会跟着吟唱。

  听说县剧团招新演员,她进了考场。剧团招生的老师一听到她的嗓音很满意,可觉得她的身材略显幼小,没有录取。杨月华有点失望,但回家就帮父亲下地干农活,采桑养蚕、插秧打稻,一干就是六年。

  钟管“百灵鸟”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改革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音乐艺术发展之路多样化,流行歌曲通俗唱法对杨月华带来了福音,每天都能听到歌星那深情悠扬的歌,每一首歌都是那么的动人心扉,杨月华也每天乐在其中,尽情享受在歌的海洋里。

  杨月华19岁那年,当时的钟管乡政府文化站站长把乡里的几个喜欢唱戏曲和歌曲的青年聚集在一起办了一个业余宣传队,学唱歌曲和戏曲排节目。1988年那年,杨月华首次参加全县越剧清唱比赛荣获了三等奖,她当时的心情激动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九十年代中期钟管全镇企业职工歌唱比赛,杨月华凭《山不转水转》《我的祖国》两首歌,得过两次第一名。她的歌声唱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唱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牺牲的精神,赢得了“钟管百灵鸟”的美誉。

  退休仍高歌

  杨月华在升华拜克一分厂发酵车间当了近20年的班组长。去年底退休后,杨月华更闲不住了。她成了本地一家艺术团的台柱子,参加了十场送戏下乡活动。她的歌声让村民欢喜不已,甚至有一次在上柏演出时一位热情观众走到台前,问她为什么不去参加“中国好声音”。

  斜坡歌群,是我县喜欢唱歌的业余歌手组成的群,因为在余英溪边公园的斜坡上公益夜唱而得名。平常不演出时,杨月华作为群里的台柱子,基本上都会到那里为市民演唱。在演出时,杨月华会插上几句话,希望观众不要踩踏草坪,不要在马路上挡道。随着演出次数的增加,杨月华的粉丝也慢慢多了起来,现场观众多的时候超过两百多人。他们喜欢她的歌,喜欢她开朗的性格,有时候杨月华走进菜场,走到街上,听过歌的市民会对她说:你在买菜啊,你在逛街啊……杨月华一抬头,发现不认识,听到他们对自己的夸奖,杨月华心里甜滋滋的。

  现在,杨月华常想,她不需要做歌星,不需要出名,只要自己的歌声能带给那些观众们快乐,就是她唯一的心愿。她会一直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