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县外媒体看德清
文字:   打印

[经济日报]浙北小县何以成为全国改革“试验田”
时间: 2018-09-17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从“产学研”到“政产学研金介用”,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到“标准地”改革,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城乡体制改革,拥有“改革基因”的浙北人口小县德清承担了60多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验项目,提供了一大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改革经验,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了发展活力。

  浙江德清,既不属于沿海经济特区,在全省也并不特别引人注目,却成为众多改革开放项目的“试验田”“先行者”,靠的是什么?不久前,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进德清的乡村、街道和企业,探寻改革背后的原动力。

  从“烧砖”到“烧晶体”

  “德清模式”从创立初期单一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演变为政府引导、金融支撑的“政产学研金介用”相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德清县位于浙江北部,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北连太湖,处在长三角地区腹地,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德清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开拓精神。

  在这里,流传着一个从“烧砖”到“烧晶体”的故事,说的是德清砖瓦厂成长为中电科技德清华莹股份有限公司的传奇经历。

  日历翻回到1978年,地方国企德清砖瓦厂因生产资源短缺,生产成本过高,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是坐以待毙,还是寻求转型?老厂长想要开发新产品,他听说一种压电材料也是烧出来的,“既然烧砖是烧,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烧晶体”?

  砖瓦厂领导层一拍即合,几经商量,他们找到了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寻求合作。那时,研究所并未面向企业搞研发。德清砖瓦厂多次上门洽谈,双方最终达成“铌酸锂晶体生长”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意向,成立电子新产品开发试制组,约定由砖瓦厂选派一批优秀员工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习,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技术人员帮助德清砖瓦厂设计组装单晶炉,无偿进行技术指导。

  “产学研”合作的大门就此打开。这年年末,砖瓦厂新建的单晶炉里“长”出了第一根铌酸锂晶体,技术成果转化获得了成功。很快,晶体项目便形成生产能力。1983年10月20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浙江德清县电子器材厂“科研生产联合体”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家科研生产联合体,“产学研”合作的新篇章正式开启,这也被称为“德清模式”。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在莫干山上拉开序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于1984年9月3日至10日奔赴莫干山,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系列问题。从“莫干山会议”上传出的诸多改革开放措施在德清生根生长,德清人敢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得到鼓舞与指引,“产学研”的“德清模式”迅速发展。到1985年,德清成立了11家科研生产联合体,一批适应社会需要的电子、生物、节能等新兴行业在德清涌现,奠定德清经济发展坚实的基础。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德清模式”逐渐从创立初期单一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演变为政府引导、金融支撑的“政产学研金介用”相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2012年,德清县建立了浙江省唯一的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2014年,德清成为浙江省首批科技大市场建设工作试点单位。2017年,德清县又获批浙江省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工程示范县。

  在城乡体制改革方面,德清率先完成浙江省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和99%。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德清统筹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已达177宗、1325.13亩,成交金额3.22亿元。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已实施34批次,共7020亩。宅基地改革累计清理“一户多宅”5549户,实现清理整治率、无房户危房户宅基地保障率、宅基地使用权证应发尽发率3个100%。

  “‘德清模式’虽然没有固定的版本,但都展现了德清人深入骨髓的改革精神。”德清县委副书记敖煜新总结,德清人敢闯、敢试、敢创新,这些年由下而上、由内而外的改革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浙江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德清推行医疗改革后,基层医院投入增多。图为德清阜溪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环境宽敞明亮,妇科诊室、B超室、口腔科等科室齐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华林摄

  集成改革产生叠加效应

  德清简化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最多跑一次”等集成改革,为当地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走进德清新安镇“阳光政务广场”,服务大厅宽敞明亮,窗口标识清晰。新安镇党委书记陈旭明告诉记者,这是镇上于2015年在全省率先推行的“阳光政务大厅”,将以往“封闭式”的单间办公改为“大厅式”集中办公,镇机关73名干部集体入驻,方便群众办事“进对门、找到人”。

  “德清改革一项接一项,一环扣一环,为了让错综复杂的改革相得益彰,德清简化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最多跑一次’等集成改革。”敖煜新说,由此产生的改革集成效应也为德清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更多动力。

  办事程序进一步简便,多部门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项目审批事项“业主不出厂”。办事流程进一步透明,办事群众可通过手机APP及时查询,并根据审批进展短信提示,了解办理进程。

  浙江里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钦理对此很有感触。里昂新能源公司主要在上海生产工业用洗衣机,由于生产规模扩大,需将流水线搬出市区。“我们从上海一路寻找厂址,最后定址在德清,交通方便,位置优越,关键是地方政府在项目审批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赵钦理回忆,公司2018年3月进入德清,6月土地竞标结束,到8月1日手续就已办好。

  “环节最少、时限最短、材料最简、流程最优,由此带来企业成本的减少,发展环境的优化,就是阳光政务追求的目标。”陈旭明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阳光政务大厅”共接待群众逾万人,办理法定权力事项3000余件,办理公共服务事项7200余件,90%以上事项均能当场受理、当场办结。

  改革还在其他领域积极展开。“标准地”改革,就是德清优化政府服务、改善营商环境的另一种见证。

  “所谓的‘标准地’,指的是‘标准建设用地’,指土地出让时把每块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污染排放标准、产业导向标准、单位产出标准等给予明确,带地一起出让。”德清县国土局副局长邱芳荣说,“标准地”改革旨在解决企业投资项目时跑十几家部门、盖各种各样的章,也不见得能拿到权威“准生证”的问题。而浙江启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柏林2017年9月拍下了全国第一块“标准地”,从拿地到开工建设,只花了3个月时间。

  “标准地”背后,折射出的是德清改革环环相扣的局面。敖煜新说,德清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府职能改革、城乡体制改革等多项改革系统叠加,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其中,许多改革经验与做法开全国之先河,甚至被国家相关部门吸收采纳、广泛推行。

  “德清试验”带来幸福生活

  当地还大力推行多项民生领域的改革。医疗改革让看病更加方便省心,垃圾分类使得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宜人

  改革的活力具体到老百姓生活中,就体现在诸如医疗改革让看病更加方便省心,垃圾分类使得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宜人等方面。

  敖煜新介绍说,医疗改革方面,德清组建全国县域首个医疗保障办公室,实行医保、医疗、医药由一名县领导分管。

  “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德清面临的医改形势也错综复杂。”德清县卫计局副局长陆国强介绍,德清整体医疗水平低,县域内就诊率低,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这也是医疗费用一度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下好医改这盘棋,关键在于要通过分级诊疗,把门诊资源放下来。陆国强说,这其中,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能不能接得住至关重要,“基层医生待遇、职称晋升空间、培训机会等都较少,人才留不住,是困扰分级诊疗发展的难题”。

  为此,德清积极推动县级医院与杭州、上海等地的大医院合作,建立邵逸夫医院德清院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德清分院。整合3家县级医院与12家卫生院,成立武康和新市两个健康保健集团,实现管理服务同质、人员双向流动、信息共享互通,打通“医疗机构之间的围墙”,解决基层常见病诊治能力不足问题。

  改革后,去省市医院的门急诊量下降,县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增加,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德清阜溪卫生服务中心是一家乡镇医院,医院环境宽敞明亮,妇科诊室、B超室、口腔科等科室齐全。服务中心负责人吴伯平说,自改革以来,服务中心投入增多,优秀医师上下流动,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今年一季度,德清群众在基层就诊人次同比提高12.35%,县级医院下转康复患者同比提高35.88%。

  德清还积极探索“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模式,建立企业化运作机制,实行统一保洁、收集、清运、处理、养护,推进垃圾资源化、减量化,积极开展垃圾分类。

  行走在德清钟管镇沈家墩村乡间小道,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配置着蓝色厨余垃圾桶,桶身上印有醒目的二维码。村民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每天保洁人员来收垃圾时,会根据户主的垃圾分类情况扫码打分,分数将被计入年底考核,评出农户“红黑榜”,高分农户挂三星级示范户牌。

  “过去村里脏,房前屋后种菜,养鸡养鸭,村民没有垃圾分类的概念,因此分类的意愿并不强。”钟管镇副镇长许遗欧说,为此,德清县政府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做宣讲,推行垃圾分类可换取生活用品,考核评出农户“红黑榜”等。同时引入“互联网+”概念,依托“智慧城管”建立垃圾分类处理智能监管平台。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除投放外,还有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实际效果。对此,德清采取了分类投放定点、分类收集定人、分类收运定车、分类处置的全过程分类方式。

  60多项改革试验,从科研体制改革到土地制度改革、医疗改革、农村环境整治等,改革环环相扣,错综复杂。敖煜新说,“德清试验”将改革任务项目化、清单化,清楚地列明改革任务、牵头指导单位、分管领导以及启动时间、完成时间等项目,抓好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逐一突破,有的放矢,“改革试验的成效是看得见的,只要有利于发展,我们就敢于试、敢于闯、敢于创,长此以往,德清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