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半个月了,但仍心有余悸。连县人民医院急诊的医生护士都没有碰到过这类病例。”昨天一大早,市民吴先生报料:自己被蜱虫叮咬,幸亏救治及时安然无恙。
吴先生一年四季都有晨练的习惯。7月18日早上6点钟晨练,他经过某小区别墅时,看到绿化景观优美,便蹲在旁边的草丛,用手机专心拍照片。随后到单位食堂吃早饭,从上午的会议忙到下午出差杭州,加上晚上又参加了一个会议,一直都忙忙碌碌。九点多到家准备洗洗睡觉时,突然感觉小腿肚上有种刺痛的感觉,用手摸一下,有点扎手,好像有根刺,用手电一照,感觉疑似蜱虫。吴先生的妻子是名护士,夫妻俩便在家里尝试着涂抹风油精、碘酒等,到晚上10点多,吴先生感觉疼痛起来了。
“还是赶紧去医院吧!”在妻子的督促陪伴下,吴先生来到县人民医院急诊外科,“真的是蜱虫叮咬!”值班大夫确诊后,立即进行麻醉、微手术切除、包扎、打破伤风、消炎等一系列治疗程序,次日凌晨两点多才回到家。经过三天的观察,返回医院复诊后,确定已治愈。
从不幸“命中”到及时救治,吴先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自己惊心动魄的故事,立即得到广大微信朋友的关注。德清微友小闻说:这虫子,一直闻其名、未见其面,一直以为离我们很远,原来就在身边!
“有草的地方就会有,傍晚、凌晨或者雨后菜园里也会有的。”吴先生的同学柯先生留言:农村的土办法是用火烫一下它的屁股,让蜱虫的尖嘴自己拔出来。
夏季毒虫活跃,人遭到叮咬易感染多种疾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沈生妹告诉记者:蜱虫主要生活在森林、草丛、丘陵等地方,它吸血时把头埋在皮肤底下,吸饱后自行脱落,现在正是蜱虫叮咬的高发期。她提醒,到野外活动时最好穿着长衣长裤,尽量不要穿凉鞋,减少皮肤的暴露。回来后检查一下头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皮肤较薄的部位,看有没有蜱虫附着。一旦被咬,不要擅自动手去拔,尽早到附近医院就医。
“这是我的亲身体会,有切肤之痛。”今年48岁的吴先生说:自己长这么大,从小生活在本县农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在城市里生活几十年,很少听说蜱虫。昨天通过新闻报道得知,邵逸夫医院副院长、肝病感染科主任俞云松教授发布信息说,蜱虫不仅直接传播新型布尼亚病毒,也可以通过患者的血液、体液传播,但通过适当防护,可以避免被传染,只有极小的几率通过体液、血液等传播,而且只要及时确诊,一般都能治愈,大家不必过于恐慌。
县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说:夏季是新型布尼亚病毒引发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季,除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一般社区很少有蜱虫生存,市民也无需过分担心。我们将发布专业的防控蜱传传染病的预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