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知名校友录为何没有嵇慕陶
www.dqnews.com.cn 2018-07-11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在浙江理工大学的校史中,浙江丝绸工学院是它的前身,再往前推,其源头就是杭州知府林启1897年创办的杭州蚕学馆。作为杭州蚕学馆的早期学员,并以此为起点出国留学日本成为清朝公派出洋第一批的德清学子嵇慕陶,是不是在该校校史记录上有所记载?

  打开浙江理工大学的百度百科,映入眼帘的知名校友一栏中,记者发现了朱新予、史量才、都锦生等人的名字。朱新予是浙江蚕桑学堂第18期的学员,也是嵇慕陶任教时的学生。但这里却不见嵇慕陶这位最早学员的名字。难道他不是“知名校友”吗?

  带着疑问,记者赶赴浙江理工大学,请教学校档案室、校友室和丝绸博物馆的老师,希望能得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在大学图书馆的档案室,记者得到的答案是,1957年以后的学员学籍档案才有,如果是再以前的学员,那可能要到省档案馆或者浙江大学档案馆查找。因为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从杭州蚕学馆开始,历经变更校址与校名,并且经历过与浙大、杭州农校、绍兴农校等多所学校的多次合并、交叉,导致学籍档案原始资料的散佚,因此直到1997年的百年校庆以及2017年的一百二十周年校庆时,学校里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一百二十年前的原始档案材料屈指可数,本校档案室并没有嵇慕陶的原始学籍资料。

  在一位学校前领导的帮助下,记者随后又来到学校校友办,希望能从那里找到相关的线索。校友办的高老师一听说是来寻访老校友,就当场拿出一本厚厚的《浙江理工大学校友名录》来仔细查找。当记者告诉他,嵇慕陶学名嵇侃,在1897年从母校杭州蚕学馆学习后出发去日本留学,那么他至少应该在1897年或以前在杭州蚕学馆学习。高老师在该校材料与纺织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名单中查找,可是依然查不到。

  “1900届18名毕业校友是我们学校的第一届学生,林启开创杭州蚕学馆是在1897年,他是在第二年1898年开始正式招生的,两年后第一届学生毕业。那么,嵇侃究竟是哪一届的学生呢?”高老师往后找,名单里也没有。

  通过联络,最终高老师带记者找到了有“浙江理工大学活校史”之称的该校丝绸博物馆馆长葛建纲老师。葛馆长一口肯定:嵇侃一定是本校校友。

  那么,有何证据证明嵇慕陶曾求学杭州蚕业馆?为何在校友录上不着一字?百度百科上的知名校友名单上也不见嵇侃?葛馆长笑着一一解答。

  原来,由于史料散佚,当年嵇侃的学籍档案不知所踪,但学校已通过各种旁证材料,明确嵇侃确实是杭州蚕业馆的第一批学员,且在正式开学之初已经出国留学。

  而这些,在1897年著名国学大师罗振玉所创办的上海《农学报》上有刊载:“杭州蚕学馆已于上月十三日开学,学生三十人,备取学生三十人,额外二十人,留学日本者二人。(杭州蚕学馆)出洋学生:湖州德清附生嵇侃、杭州钱塘附生汪有龄,丁酉孟冬赴日,戊戌夏,汪有龄奉浙抚廖中丞改派东京学习法律。现在日本东京琦玉县儿玉町竞进社内习蚕,每月由学馆供给伙食束修外,各给月费洋十元。”这里很明确德清嵇侃是第一批学员,而且还是两名日本留学生之一。

  《浙江潮》系浙江留日学生于1903年在东京创办的刊物。其第7期“敬上乡先生请令子弟出洋游学并筹集公款派遣学生书”一文载:“……至若吾浙江者,岁丁酉已有官派学生……二人到东学蚕业,于辛丑年夏卒业回国。汪君以病早回国,嵇君是为中国官派学生至日本之滥觞。”丁酉年就是1897年,嵇侃是第一批中国留日官派学生在1903年就已经得到公认。

  另外还有日本方面的资料,《日本留学中华民国人名调》系兴亚院政务部通过委托日本专门学校以上的各学校进行调查后,于昭和十五年(1940)编成。在“东京高等蚕丝学校”一栏内,共有毕业生64人,嵇侃名列其中,且为唯一的中国人(汪有龄因身体原因后改学法律)。

  无论是中国媒体还是日方调查,都确认了嵇侃的杭州蚕学馆留日学生身份。

  那么还有一个疑问:嵇侃当年是怎么被杭州知府挑中成为赴日公派留学的第一人的?作为德清今新安镇一带的农家子弟,他又是如何被选入杭州蚕学馆的呢?对于这一问题,葛馆长认为:一定是通过选拔和举荐而来。林启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春调任杭州知府后,积极推行新政,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夏禀请当时浙江巡抚廖寿丰筹款创设养蚕学堂。并于同一年选派两名留日学生。

  林启在写给汪康年的信中,曾大致介绍了自己是如何选拔留学生的要求:“谁为可派之人,即以派往东洋。冶游之地,须择聪明而笃静者方好,已否学蚕,尚为不拘。二君均为蚕学觅人,非为人觅入蚕学也。添派一人择定后,尽可前发。”而嵇侃从小生长在蚕乡,对蚕事有相当的熟知程度,日后的蚕桑事业功绩证明,当年林启的眼光绝对没错。其实,林启当年选定的首批留日学生中,原先有三人,还有一个也是德清人,名叫沈锡爵。“弟同乡亲友及浙垣门生求去者多,均不敢假借,暗中觅得德清沈秀才锡爵,养蚕甚熟,人似明静,但相知未久。正在斟酌间,得尊函举有一人……”林启在信中说最终因为经费紧张,结果只派了两个,德清沈秀才如果成行,德清的蚕学巨子将再添一人。

  在浙江理工大学的丝绸博物馆内,摆放着林启这个创办者的照片及资料,紧接着他的,就是蚕学馆首批学员嵇侃和汪有龄这两位公派留日生的资料,位置醒目,体现出浙江理工大学对这两位先贤校友的尊重与缅怀之情。

  葛馆长说,嵇侃无疑是浙江理工大学的知名校友,学校没有权威性地排过“知名校友榜单”,百度百科上的不是学校官方排定的。现在的学校丝绸博物馆里,嵇侃先贤的事迹无疑是有着最多反映的校友之一,超过他的可能只有林启。

作者: | 记者 朱宇飞
分享到:

相关稿件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美丽中国长江行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想象一个没有电力的中国
《投资家说》第三集 投资的“蓝海”
《投资家说》第二集 投资跨越国界
《投资家说》第一集 新常态下的投资
投资家说
习近平将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破格的人生
为梦想而出发
“发现双创之星”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2-8889090

投稿邮箱 dqnews@163.com

联系地址
德清县武康街道云岫南路58号
德清县新闻中心新媒体部

邮政编码 3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