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认知各不相同,包容最为可贵
www.dqnews.com.cn 2018-05-22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亲眼目睹的东西,才觉得靠谱,但是,你的“亲眼目睹”“亲耳聆听”,有时也会不准。

  最近,德清的朋友圈中流传着一段音频,让你猜猜听到了什么?有人听到的是Yanny(音:燕妮、夜里),有人听到的是Laurel(音:老雷、老肉),原来,这段音频源自美国的社交网络。这段看似无聊的音频竟然火遍全球,国内网友也吵翻了,很多德清网友听了之后颇觉上当,这有什么好吵的呢?

  但是,听着听着,有人发现了问题,同样一个单词,为什么重听几遍后,好像Yanny又变成了Laurel?

  Yanny和Laurel是什么意思你不用管它,或许是个人名。这似乎应验了德清人与余杭人都爱说的一句俗语:临平到德清,灵清勿灵清。明明是很简单的临平到德清之途,为什么会弄得灵清勿灵清?

  你也亲耳聆听,我也亲耳聆听,为什么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是啊,为什么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据网传,Yanny还是Laurel这一无关痛痒的事,竟然“惊动”了白宫,难道要考一考英语?

  无论是Yanny还是Laurel,其实都很无聊,但是,这个无聊的话题却深藏着简单又深刻的道理。就像“临平到德清,灵清勿灵清”这句话之所以能在两地广泛传播,是因为有些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并不简单,临平到德清,才二十多公里路,但老底子的余杭人德清人在两地来往,好比走过千山万水,要被弄得灵清勿灵清。

  此段音频之所以热传,因为它在有趣的同时,还藏着一个道理:每个人的认知是不同的,人的认知又是有限的,同样一个单词的发音,你有你的答案,我有我的答案,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对的,其实,很难说自己一定是对的,可能别人才是对的。

  有专家出来解释这种现象,那是由于各人的耳道和耳廓形状不同,每个人能听到的音高、即声波频率也有所不同。有的人更多地感受到了高音部分,有的人更多地感受到了低音部分。举个例子,你跟八九十岁的老人讲话,你讲东,他可能会答西,原因就在于年纪大了,耳朵背了,你讲的跟他感知到的声音,可能是不一样的,误解你的意思是常有的事。

  另外大脑的作用也很关键。“大脑对我们处理声音的方式和听到的结果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有专家说,有的人刚开始听到的是一个词,重听的时候却又听到了另一个词。长期住在大城市和长期住在乡下的人听到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因为前者对吵闹的噪音更习以为常。

  德清火车站有位铁路员工说,火车开过的声音很好听,像催眠曲,如果夜里听不到火车声,就睡不着觉。这就告诉我们,不同环境下生活工作的人,对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

  网络上有不少视频游戏,比如一列火车途经隧道,你看到的是列车从隧道出来,我看到的是列车往隧道里进去。闭眼后重新观察,发现自己脑海里怎样设想,列车就怎样开,想着它进,它就在进,想着它出,它就在出。

  此例告诉我们,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你和朋友们对某些事物的感受不同,也用不着为此抓狂,要认识到,感知事物,本来就是一个很主观的概念。而如果你多接触几次,或许你会认同朋友们的观点,反之,亦然。在来往频繁的今天,尤其在德清遇到外地朋友,甚至外国朋友,有些事情你看不惯或不理解,包容一下对方是最可取的。尤其是在地理信息大会即将召开,外来朋友越来越多的当下。

作者: | 一人
分享到:

相关稿件

×

展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