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的《今日德清》头版
拉煤老人陆松芳捐款
泰普森公司最后一顶帐篷下线
与胡锦涛总书记握手、交谈的缝纫工左宗勤
慰问组进入楼子乡时搬去阻塞道路的滚石
德清医疗队在楼子乡的废墟上工作
2008年的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近7万人丧生,无数建筑物坍塌,无数人失去家园。德清与汶川虽然相隔千里,但是这场地震让无数德清人情系灾区,其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记者作为媒体人亲历了这个过程。转眼十年过去了,回忆这段往事至今历历在目。
汶川大地震两天后,5月14日《今日德清》报道了《家乡地震牵动游子心》,拉开了德清报道汶川地震的序幕。随后县领导带头捐款,全县各界以各种形式纷纷响应,医务人员驰援灾区。5月19日,是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举国上下沉浸在悲痛中,我县各界也纷纷表达对死难同胞的沉痛哀悼。记者为了记录这一时刻,四处奔忙,最后选择武康英溪小学,拍摄了学生肃立默哀的照片。
第二天,5月20日的《今日德清》以全部8个整版的容量报道汶川地震新闻,头版采用了记者拍摄的这张照片,占了半个版面。照片用黑底衬托,孩子们的默哀神态让人动容,充分表达了43万德清人民对死难者的哀思。当天的第8版是记者编排的图片新闻,精选了地震中的灾难照片,一个个惨烈的瞬间让读者潸然泪下。5月21日又是8个整版报道。其中的第4版以《一双沾满煤屑的手投下11000元》为题,报道了拉煤老人陆松芳的捐款事迹。这篇报道是同事张海滨于19日采写的,编辑部认为此稿分量重,决定再配以图片。记者于20日一早赶往新市,在街头找到陆松芳时,他正在为人叠煤饼,即上前询问。记者感觉陆松芳很冷淡,不太愿意回答。经询问,原来陆松芳捐款后,街道干部觉得他拉煤饼赚钱不容易,考虑他的自身生活,劝他少捐点,陆松芳则非捐不可。当时陆松芳以为记者也是去劝说的,所以反感。当他得知记者身份时,露出了孩童般的笑容。记者跟随陆松芳拍摄了一组照片。后来图文并茂的报道被各地媒体广泛转载,陆松芳老人的义举感动了无数人,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捐款浪潮涌动。
5月22日虽然恢复正常报道,但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仍占了很大篇幅。23日突然刊发了一条重大新闻:胡锦涛总书记昨天下午在德清实地考察。新闻是转载新华社浙江湖州5月22日电,报道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安置受灾群众急需大批帐篷!这引起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高度关注。5月22日上午,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门研究继续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一结束,胡锦涛就立即赶赴浙江省湖州市,实地考察救灾帐篷生产情况。胡锦涛总书记来德清考察的是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考察中总书记说,中央对生产救灾帐篷的企业寄予厚望,希望你们抓紧生产,保质保量,争取提前完成任务。
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泰普森公司就接到集团公司指令,要求他们必须立即拿出500顶救灾帐篷捐助灾区。记者得知情况立即跟进,报道了泰普森员工全力以赴生产帐篷的新闻。5月18日下午,一辆载有573顶帐篷的“泰普森情系灾区——抗震救灾”集装箱车即驰援灾区。这应该是胡锦涛总书记前往泰普森考察的原因。
随后全县上下掀起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德清考察指示精神》高潮。记者在胡锦涛总书记来德清考察的第二天就前往泰普森公司,找到了一位来自四川绵阳、叫左宗勤的缝纫工,采写了这样的新闻:5月22日下午5点左右,左宗勤正在车间缝制帐篷,他看到一群人进了车间,当时并没有在意,因为公司经常有参观考察的人。不久这群人来到了他面前,他一抬头,顿时傻了眼,这难道是胡锦涛总书记?公司领导介绍后,左宗勤这才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
5月27日,又有1000顶救灾帐篷用专车送往四川绵阳。这一时期,县政府派出工作组进驻泰普森公司,媒体密集报道泰普森赶制帐篷的情况。进入6月,抗震救灾的报道渐少,但泰普森帐篷的报道还在继续。6月18日下午,记者前往泰普森公司拍摄了最后一顶帐篷下线的情景。泰普森公司在27个日夜里生产了8.5万顶帐篷!这是不可思议的,按常规根本无法完成。
8月6日,记者随县领导前往四川灾区慰问支援灾区的医疗队。当天慰问组一行人抵达四川绵阳,晚上住的旅馆墙体有一条大裂缝,当晚青川县又发生了6.1级余震。第二天驱车前往青川县楼子乡的途中,暴雨倾盆,余震频发,山石滚落,车道阻断,大家不时下车搬掉石头。就这样,翻过一段崎岖泥泞的山路才抵达楼子乡。当慰问组人员与医疗队队员见面时,个个激动不已,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
“5.12”大地震后,我县医疗队于6月26日奔赴对口支援的四川省青川县地震灾区,肩负起灾区医疗卫生重建的重任。7月23日,医疗队辗转至青川县楼子乡。地震中,楼子乡受灾较重,乡卫生院房屋在地震中全部跨塌,成了一片瓦砾,医疗设备和药品全部毁损。德清医疗队到达后,帐篷就搭建在这片废墟上。在那里,尽管医疗队的工作、生活条件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但队员们个个忘我工作,竭尽全力为灾区群众服务。记者在当地一家小店与村民交谈时,提起德清的医疗队,他们无不交口称赞。
当时楼子乡乡政府还设在帐篷里,前面竖了政府牌子。中午在帐篷内吃饭时,又发生余震,似有低沉的嗡嗡声从远方传来。此时离“5.12”已过去两个多月,可以想象,“5.12”大地震时的可怕程度。告别医疗队员离开楼子乡时,暴雨还在下,余震仍频发。
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9月5日上午10点30分,“德清县支援青川县楼子乡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在楼子乡正式揭牌成立。德清援建指挥部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对楼子乡的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恢复重建。这期间,记者通过援建指挥部人员跟踪报道了援建进展情况。
“5.12”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灾难,面对这场灾难,德清人充分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涌现了拉煤老人陆松芳捐款义举,泰普森公司夜以继日赶制帐篷,医疗队和重建指挥部深入灾区艰苦工作等许许多多感人事迹。对这一事件,德清媒体作了空前的报道,全方位报道了事件过程,弘扬了德清人的大爱之德。记者的所见所闻只是其中的一些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