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这份情结不散场
www.dqnews.com.cn 2018-04-20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昨日傍晚5点半,河滨公园。老庞像往常一样,熟练地将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播放器放到三角架上安装固定好,之后开始“架幕”,他把麻绳有序地捆在架子上,几个角固定住后,一个人慢慢地把幕布撑了起来。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却是真功夫。

  一切准备就绪,时间已是晚上6点多,吃过晚饭前来公园遛弯的市民越来越多。老庞走到自己的面包车里,拿出了已经冷掉的饭菜,随便扒拉了几口,静静地等着天空最后一道晚霞落下。

  梦想就是放电影

  老庞名叫庞和勇,莫干山镇筏头人,17岁开始放电影,一干就是近50年。半个世纪以来,老庞走遍了农村的每个角落,从挑担到手拉车,再到自行车、三轮车、面包车,从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老庞拉着他的“家当”,为老百姓送去了欢乐。

  作为放映员,收入其实并不高,但老庞却从没想过“退休”,因为放电影是他从小的梦想。“那时候才五六岁,村里一年都放不了几次电影,要是看到村口贴了个海报通知要放电影了,心里高兴得不得了。”至今回忆起来,老庞仍然很激动,他说家家户户都像过节似的,提前炒一些瓜子,早早地吃过饭就赶到了放映点。

  小时候淘气,老庞还闹过笑话。“那块大大的幕布上,人还会动来动去,你说新奇不新奇!”他拿来了竹竿,敲一敲这块“神奇”的幕布,父亲见状一通责备。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心里想着:我要是有一天能放电影该有多好。

  1969年,公社副书记把老庞叫了去,真的让他去放电影。当时,露天电影放映员是份很吃香的工作。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培训,庞和勇正式上岗,第一部电影放的是《小兵张嘎》。

  最艰难的要数到黄回山去放电影。黄回山上人烟稀少,只有20多位村民,海拔高,加上山路难行,每次去都要挑着100斤重的机器设备上山。

  “村民们老早就等着我们了,看我们辛苦,还特意烤了番薯呢。”老庞说,放完电影天色已晚,他们往往会在山上将就着住一晚,第二天再下山。之后的每个月,老庞都会上山放电影,“就好像心里有个记挂一样,看着村民高兴我就高兴。”他这样说。

  2007年,老庞自掏腰包买了辆面包车。现在,老庞一个人负责筏头、武康等处的电影放映。一年365天,只要天气好,老庞就四处奔波,风里来雨里去,虽然辛苦,老庞却从未想要放弃这份他热爱的事业。

  躺在病床仍记挂

  同老庞一样,61岁的许海忠也是一名老放映员。老许从小身患残疾,腿脚行动不便,干不了体力重活。1984年,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拿出家里的所有积蓄买了放电影的机器设备,其中1000元还是贷款来的。骑着自行车,载着放映机,老许从此奔波各处。

  有一次,老许在对河口村放完电影,已是晚上8点多,回程的路上自行车坏了,老许下车推着自行车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回到家已是凌晨1点多。

  2013年,老许在去新市工作的路上,遭遇到了车祸。躺在病床上的他,最放不下的还是电影。他把好朋友庞和勇叫到了身边:“你看我这腿一时半会也好不了,我怕我不去放电影,大伙等得着急。”老庞知道他的心思,一口答应,就这样连着帮老许放了好几个月的电影。

  露天电影不散场

  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电视的普及,露天电影由辉煌走向没落。即使收入微薄,但是像老庞和老许这样的放映员也依旧坚持为基层群众放映电影。在他们心里,更多是一份“电影情结”。

  2003年之后,胶片放映机又重新出现在德清各个乡镇的角落。2009年,县里将胶片放映机全部换成了数码放映机,13个镇(街道)都配备了露天电影放映员。每年的3月份至11月份,是露天电影放映的集中时间,只要天气晴朗,他们几乎每晚穿梭在各村、居民小区之间。那一张张开心的面孔,一阵阵欢乐的笑声,让这些老放映员们觉得一切的坚持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者: | 记者 王钰涵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