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好兄弟返乡打年糕 继承老手艺,期盼年年高
www.dqnews.com.cn 2018-01-12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过年时,吃块年糕,不仅图好吃,也是讨个好彩头。在莫干山镇东沈村,打年糕向来就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一环。可是,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闯荡,留下的老师傅们岁数渐高,眼见着这门老手艺就要失传。

  今年,村里的三位小伙特意回到了家乡,他们跟着村里经验丰富的沈季庆师傅学打年糕。如今,老手艺终于有了接班人,四村八邻的相亲们纷纷拿来米粮打年糕,好不热闹。

  昨日,走进莫干山镇东沈村文化礼堂旁的一处年糕加工点,机器隆隆作响,浓浓米香萦绕鼻尖。一个大木桶被村民端了过来,“啪”的一声,热气腾腾的米团被倒在了机器中。三位年轻小伙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他们拿起木棍,不停地给米团“翻身”。

  他们便是郎建军、沈蛟海、俞泽。同是80后,岁数一般大,都是土生土长的东沈村人,从小一起长大,情如兄弟。

  说起这次回来打年糕,忙不停歇的郎建军打开了话匣子:“我在11岁的时候,离开家乡去湖州念书,一眨眼20多年过去了,前不久村里打电话来,想让我回来继承打年糕的手艺,我觉得一方面家乡现在发展得这么好,另一方面这门老手艺不能失传,就和兄弟们商量着一起回来。”

  “记忆中打年糕了,村里就热闹了,我们看着长辈们打年糕,还会偷偷地挖一块尝尝。”在三兄弟的记忆里,年糕不仅是一项美食,更是一种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就这样,三兄弟一拍即合,决定回到家乡。

  淘米、磨浆、压榨、上蒸、翻蒸……打年糕这门手艺,看起来简单,其实是门技术活。要说出个技术含量,郎建军等人虽然才刚上手,但是体会却已很深:拿捏得凭“感觉”。三人凭着儿时的记忆,加上老师傅手把手地指导,上手很快,技术也越来越娴熟。

  眼下,在村里的这个年糕加工点里,虽然如今打年糕用上了机器,但每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郎建军介绍,每天早上6点半就开始,忙到大半夜已经是常态,甚至有时工作到半夜1点半。

  “算下来,每天要打五六千斤年糕。”虽然起早贪黑,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但是这三位年轻人忙得不亦乐乎,尤其是在看到村民们满意的表情后,心里说不出地高兴。

  一条条打好的年糕堆放得整整齐齐。来加工年糕的村民们络绎不绝,有的排队在等年糕出炉,有的则是来瞧瞧年轻人的手艺,欢声笑语常响起。

  返乡第一年,郎建军等人的打年糕“一炮打响”,三兄弟信心倍增。等忙完这一拨,郎建军的农家乐将正式营业了,沈蛟海在村里接下了新的装修工程,俞泽打算趁着村里发展旅游来搞客运。三兄弟打着年糕哼着小曲,期盼着“年年高”。

作者: | 记者 王钰涵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