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标题新闻2
文字:   打印

这碗“biangbiang面”不一般
www.dqnews.com.cn 2017-11-21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一个多月前,在武康格兰维亚北门旁悄无声息地开出了一家陕西特色面食店,就让不少在德清务工的陕西人直呼“找到了家的味道”。

  要说面店,记者在这附近粗略一数,已不下五家,从十几块一碗到几十块一碗的面,有人卖出了口碑,有人卖出了格调,而今这片区域美食已经扎堆,怎么就敢再往里挤,这里有个故事。

  张罗起这家陕西特色面食店的并不是陕西人,而是一名地道的德清小伙。他叫张海鑫,今年29岁,和许多80后年轻人一样,有想法,浑身有股劲,选择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只是,这创业故事开局没多久就遭遇到了“滑铁卢”。

  “当时觉得卖烧饼是个不错的行当,投资小、没赊账,就在杭州租了个小店面,请了阿姨做烧饼。”张海鑫坦言,自己的想法很丰满,现实却挺“骨感”,渐渐地烧饼店收支不平衡,眼看着就要撑不下去了,店里的气氛也有些沉寂。做烧饼的阿姨是陕西人,出来露了一手,地地道道的陕西油泼biangbiang面一亮相,吃着这面是那么有劲道,张海鑫三下五除二地把面塞进了肚子,同时也在心里落定了一件事。

  张海鑫决定回到德清再次创业。做烧饼的阿姨名叫赵怀,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她拖来了同为老乡的姐妹姚春英,两人一起跟着张海鑫来到德清,在这家陕西特色面食店的厨房里做起了“厨娘”。

  陕西自古就是面食的故乡,陕西人对面条是由衷的喜爱。这两位阿姨虽说不是星级酒店里的烹饪大厨,但是做起面食信手拈来,绝对称得上“身怀绝技”。每天,阿姨们要拿着一米长的擀面杖在厨房里“大展拳脚”,不同的面不同的做法,阿姨们说这是吃面的讲究。除了手工做面,阿姨们还会做馍,“陕西的美食没什么能难倒咱们的,从小就开始做了,再熟悉不过。”

  就拿店里卖得最好的油泼biangbiang面来说,阿姨们是用扯面的方式做的,这面扯得虽说又长又宽,但是不断,光滑有劲道,热油往上一泼,辣椒的香气夹杂着蒜香和葱香。

  说到这辣椒,阿姨们的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神情,“这是咱们陕西有名的秦椒,虽然看着红,但是香而不辣。”赵怀阿姨抓了一把秦椒说,油泼biangbiang面没有这秦椒的“助攻”,是绝对没有这个味的。

  陕西的辣椒,现泼的辣子,纯正的手法……很多在德清务工的陕西人一口面吃下去,他们纷纷想要去厨房找“秘密”,因为吃到了家的味道,吃到了妈妈的手艺,吃出了一种情怀。

  没去过陕西、也不是陕西人的张海鑫在德清开出了一家地道的陕西美食面馆,起初也有不少人匪夷所思,但你会发现张海鑫的确用了许多小心思,他把店里的碗都买成了大碗,因为他去了解了陕西的面食文化,陕西人吃面用的都是大碗,吃起来也是大口。如今看来,虽然张海鑫是临时起意开面馆,但正是年轻人不服输的这股劲,让他的这份创业热情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作者: 记者王钰涵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