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县外媒体看德清
文字:   打印

[新华每日电讯]“小奖”激发大自觉,崇德向善成风景
www.dqnews.com.cn 2017-09-19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马福建还记得1997年元旦,镇子上那场咚咚锵锵的锣鼓与噼噼啪啪的鞭炮。那一天,在锣鼓和鞭炮声里,他颁发了村里的第一届“孝敬父母奖”。

  这个奖,是马福建自己设立的。这位浙江省德清县太平村的普通农民、农贸市场上摆海鲜摊子的小老板,在1997年掏了1万块钱出来,作为奖项基金,奖励那些由村民们投票选出、在孝敬老人方面表现突出的村民。“就是想奖励一些好人,用正气压倒邪气。”马福建说。

  到今年,“孝敬父母奖”已颁发了20年,评选从村里扩展到了全县,已有88对夫妻获奖。

  20年来,受其启发,在浙江省德清县陆续出现了55个由普通百姓自己创设、自己评选、自己发奖的“草根道德奖”,奖项涵盖孝敬父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保护环境、励志助学、医患和谐等方方面面。设奖人遍及全县12个镇(街道),获奖群众累计已超6000人。每个奖项的背后都有一个来自百姓的愿望德清县的55个“草根道德奖”,设奖人身份各异,有农民、主妇、公务员、民企老板、外来务工人员……

  德清的“民间设奖第一人”马福建并不是什么富豪、大款。1997年设奖时,38岁的他每天清早3点就要起床,赶去市场批发海鲜,再回自己的摊子卖上一天。

  大概1996年秋天,有个老人在他的海鲜摊前逗留,对着一两块钱一斤的小黄鱼看了又看,问了几回价钱,但就是没买。过了两天,老人又来摊子前看。马福建跟他聊天,得知老人特别爱吃鱼,但三个子女都不给他钱,他只好到鱼摊前看鱼解馋。马福建送了两条鱼给老人,这事让他听了难过。

  “当时还看到有些老人晚年过得蛮凄凉,子女不孝顺,把他们推来推去,说一些让人伤心的话。”自己出钱,在村里设立“孝敬父母奖”的念头就是这么从马福建脑海里冒出来的。“你不好,我不能说你怎样,我没有资格,但我可以奖励做得好的人。我设立这个奖,就是想帮老人做点事,让更多人带头树立榜样,更多家庭和睦相处,更多老人安度晚年。”

  从第一个“孝敬父母奖”算起,德清县的55个“草根道德奖”,设奖人身份各异,有农民、主妇、公务员、民企老板、外来务工人员……但每个奖项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有一个无比平实的心愿。

  第23个“草根奖”设奖人是常年行善的拉煤老人陆松芳。汶川地震那年,78岁的陆松芳捐出了自己拉煤所得的11000元,有人算过,这笔钱,他不吃不喝要拉上两年合计50万斤的煤饼。2009年,老人设立“助人为乐奖”,希望更多人去帮助别人。

  此外,退休职工钱立玲因为女儿从小残疾,设立了“残疾学子励志奖”,奖励全县身体残疾,仍发奋学习的学子;曾经也是外来打工者的企业家斯正良,设立“外来人员风尚奖”,奖励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倡导文明友善的外来工作人员;还有“一诺千金奖”“医德医风奖”“创业新农民奖”“诚信农产品生产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奖”等等。

  善良、诚信、爱国、孝敬父母、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在55个“草根奖”的名号里,我们能看到老百姓对生活最质朴的向往和对道德最本真的追求。毕竟,又有谁不向往身处这些美好词汇所描述的世界?每个奖项的设立都激发了公民的道德力量“民间设奖”的获奖人是榜样,设奖人也是榜样,榜样和榜样又带动更多人向他们看齐

  “孝敬父母奖”颁发到第5届的时候,马福建发现村里的敬老氛围已大为改观。按最初的标准,可以说家家可奖了。

  马福建认为,变化来自榜样的力量。“其实奖金并不多,我们那里比较富裕,500块钱对老百姓没有多大意思,大家在乎的更多是一种荣誉感。”未来,他想将这个奖推广到全市、全省,甚至全国。

  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才能说服人。“民间设奖”的获奖人是榜样,设奖人也是榜样,榜样和榜样又带动更多人向他们看齐。2014年,德清县漾北村村民孙杏松因为几十年热心农村文艺工作,组建文艺队,创作和演出大量贴近生活、受村民喜爱的节目,获评“乡土文化贡献奖”。今年,孙杏松自己也设了个奖——“民间文艺原创奖”。这种从获奖人到设奖人的接力转换,在德清并不鲜见。

  20年来,来自民间、奖金不多,也谈不上有多高权威性的“草根奖”,如缓缓泛开的水波,触动了越来越多的德清人。一批又一批民间道德楷模的出现,激发了人们内心向善的道德力量,也塑造着社会进步的软实力。

  据介绍,德清县已连续12年获评浙江省平安县,外来人员犯罪率已降至浙江省县市最低点,近年又相继荣获全国首批文明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县等荣誉称号。在中央文明办迄今主办的6届道德模范评选中,3届都有德清代表获得提名。

  “淳朴的民风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之前,有3名山东客商来德清采购木材,刚开始考察木材市场时,他们很谨慎,后来听说了村子里诚信礼让的故事,当即签约,说能在这样的地方做生意、交朋友,十分有幸。”德清县文明办的负责人说。有推有退“民间设奖”中的政府角色政府不需要在道德建设上大包大揽,而应该有推有退。只有把政府的事,变成群众“自治”,道德教育才最有效

  民间设奖是否有门槛?在这种群众自发行为面前,政府又扮演着什么角色?

  对于这些问题,德清县委宣传部长陈亦平的回答是:“‘草根道德奖’这些年的实践足以证明,政府不需要在道德建设上大包大揽,而应该有推有退。只有把政府的事,变成群众‘自治’,道德教育才最有效。”

  “网络公益奖”的设立者、德清县民间设奖协会副会长方明说,虽然德清的“草根道德奖”完全源自百姓,但这并不意味着隐身其后的政府无所作为,事实上,政府推一步退一步,在把道德建设主体地位让给百姓的同时,从规范和激励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06年,民间设奖还很新鲜,任何人都能设。后来,‘草根奖’不断冒出,政府引导我们成立了民间设奖协会,出台民间设奖管理办法,规定设奖人须具备良好口碑和优秀品德,避免沽名钓誉者损毁草根奖形象与声誉。”

  方明介绍,设奖协会的会长、理事、会员均由设奖人担任,所有奖金统一存入协会账户保管,并对外公开,接受监督的同时,也方便认捐。

  “另一方面,每到评奖的时候,宣传部门都会不遗余力地协调媒体帮我们宣传报道,颁奖时还会邀请县领导到场鼓励,大家一起营造出一种‘好人有好报,做好事不吃亏’的社会氛围。”方明说。

  “我们现在深切感受到,要传承好、建设好精神文明,必须要有一批好载体、好平台、好模式和好品牌,同步用好政府和社会‘两只手’。”德清县委书记项乐民认为,老百姓自己出钱设立“草根道德奖”,奉献的是内心的大爱与善良,这种民间自发的道德风尚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重要补充,得到党和政府的认可支持就能越发滋长弘扬。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德清这个以“德”立名的江南小城,以20年不曾中断的“民间设奖”现象,告诉人们,老百姓心里真正认同的是什么样的榜样、他们又认为什么样的人应该得奖;而这些民众自发设立、最能体现民心所向、民意所归的奖项,也令我们重新领悟和思考道德的价值与力量。

  原载:《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