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乡镇联播 >> 钟管
文字:   打印

干山集镇上的“澉山记忆”
www.dqnews.com.cn 2017-09-11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近十多天,微信朋友圈里的许多人都在发布“农商小镇、澉山记忆”的图片,仔细浏览一张张图片,原来是钟管镇的干山集镇,通过小城镇综合整治换新颜。我禁不住探访究竟。

  刚刚走到位于干山集镇中心的“红绿灯”十字路口,也就是碧云街与振兴路的交叉口,就看到整洁的街道上,路人、车辆有序行进,商铺外立面古色生香。两年前,我曾经因为采访“干山农具厂40多位工友欢乐重聚”的故事,走访过碧云街。那时的街道虽然依旧延续着昔日的商贸繁忙,但是斑驳的建筑墙面、高低不平的人行道、蛛网交错的线缆、风格迥异的广告牌、停满车辆的街道、设施破旧的公园……在城镇化不断加快进程的今天,显示着尴尬和局促。仅仅两年时间,这里仿佛梦幻般变了模样。

  街,还是那条街,但如今,供销大楼、老邮局、电影院、大会堂、粮站,有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记忆特征的建筑,经过整治又再次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街边的小品,为步行街增添了几分时代的气息,统一道板铺装、统一店招安装、优化道路布局、优化公共设施设置、美化道路环境、亮化景观照明等一系列措施,碧云老街如同年迈的老人披上得体简约的新装,散发出阵阵的馨香。农具店、理发店、钟表店、阿贵烧饼、上林书苑、照相馆、成胜饺子馆……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市井味道。

  河,还是那条河。曾经从干山老码头出发的长山河——蔡家漾水系由于受到长期以来的填埋和侵占,水域面积不断缩小,加之沿河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导致水质下降。如今,经过杭嘉湖南排工程提升改造后,沿着河岸修造了长长、弯弯的滨河游步道,这条游步道好像一条飘扬的锦带,把干山集镇上大部分出入口和景观串联着、缠绕着。同行的干村党支部书记黄玉平说:来这里参观走一趟,起码要一个多小时。每天从早到晚,这里总是人流不断,许多老年人都喜欢到这里健身,同时向外来的参观者介绍这里的风土人情。

  “干山可是有文化底蕴的地方。”今年71岁的德清三中退休教师沈群先是土生土长的干山人,他说:仅一个“澉”字,就凝聚着许多历史文化内涵。康熙《德清县志》载:“澉山,昔吴丞相阚泽居此。”“旧名敢三山,山墟有敢村,故名”。后通用“澉”字。1969年推行简化字,将“澉”改为“干”,一直沿用至今。其实,国家公布的简化字中并无“干”字,“澉”与“干”根本不能通用,可能是当时在与“澉”之音相近的字中找了一个笔划最少的吧。可惜,这一改却减掉了“澉”的文化内涵。地名是专用名词,真是不能随便改动的,因为,地名不仅是一个地方的简单标志,许多地名蕴含着地域历史和民间故事,能让人记住乡愁。

  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老的干山粮站,在农业计划时代,这里承载了人们太多的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里高大、宽敞的粮库已经闲置多年。如今借这次集镇改造,设置了红色记忆馆、改革馆、种子馆、大食堂、乡村图书馆等,构筑成为德清旅游圈独有的集粮站市集、水漾休闲、艺术文化、物联体验、文化观光于一体的公社综合体。

  干山集镇采访归来,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德清文化地图,与莫干山镇庾村别具风韵的民国小镇、下渚湖街道二都村引人入胜的防风古国、乾元镇古朴风雅的明清建筑、洛舍镇一步一景的水墨画卷相比较,这里无疑是连接德清西部山区和东部水乡古镇的纽带,蕴含着“绿富美”的巨大潜能。若能从挖掘农业生态体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重振本土特色餐饮文化等方面加大开发力度,这里必将成为德清中东部历史人文观光带上又一颗闪亮的明珠。

作者: | 记者 王福田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