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也能变成景区——对新市镇舍渭村的村民来说,过去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直到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以来,点点滴滴新的变化落在眼里,才觉得“枕着青山、靠着绿水”的生态之路在这个传统农村可以变为现实。
舍渭港蜿蜒曲折,穿村而过,一直和苎溪漾连通。水乡人民有逐水而居的习惯,舍渭村的5个村民小组便全部挨着这条河。“现在是水葫芦暴发期,你看我们河里一点也没有。”昨天,沿着舍渭港旁的游步道,舍渭村党支部委员谢维伟边走边介绍道。
游步道一直修到了最后一个村民小组。再往北,杭州绕城公路西复线工程(俗称“杭州二绕”)将从村里穿过。等二绕完工,村里将把游步道修到苎溪漾,和宋市村、士林村的游步道贯通起来。当然,村民们不用等那么久,游步道目前完工部分已全部开放,每天吃罢晚饭,都有人散步。
谢家墩组是最中间的一个村民小组。在村民组长谢美洪看来,河还是那条河,但环境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村里的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风貌。拿他所在的谢家墩组举例,五六米高的香樟树保留了下来,杂乱的狗尾巴草全部清理掉,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还用水泥六角块护坡,让人耳目一新。
美丽乡村建设的根基在于保护绿水青山,而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舍渭村一直在寻求破题之道。在北舍渭村组,原先有一家做衣架的木制品厂,厂房由原来的毛纺厂以及大会堂改造。木制品厂老板租了十来年,生意越来越红火,小衣架漂洋过海出口到了日本,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也伴随着每年增加。但去年年底,舍渭村硬是把这块收入拿掉了。党支部书记杨炳能上门劝老板搬离,以便腾空厂房用于改造。“原生态的环境是舍渭村不可多得的资源,任何大修大建都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杨炳能说。
如今,毛纺厂厂房以及大会堂已经改造完毕,灰黑色的屋檐、泛黄的木格窗,每个细小的元素都透露着江南水乡的韵味。这一区块一共占地五亩,改造之后有不少企业来问,能不能出租给他们,但都被舍渭村拒绝了。对于这个美丽乡村的“造血”细胞,包括杨炳能在内,舍渭村村班子的态度是审慎再审慎,只会考虑绿色、生态、环保的旅游及三产服务业项目,首要保障美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