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文字:   打印

80后职业农民成长记
www.dqnews.com.cn 2017-07-21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很多人曾担心,随着老一辈农民年龄越来越大,以后农村究竟谁种地?1982年出生的朱岳云给出了答案。朱岳云是我县为数不多的80后种粮大户,他在新市镇栎林村、谷门村承包了700余亩农田,告别传统耕作方式,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施肥、机械化收割。他说,以前从没想过自己会去种田,如今却喜欢上了农民这个职业。朱岳云的故事,俨然是一股清流。随着扎根德清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必将为农业生产加速迈向产业化、机械化、信息化作出有力贡献。

  把荒田变成一片金黄

  第一次见到朱岳云的时候,他正戴着一顶草帽,在谷门村村委往北三四百米的地方清理荒田。“这儿原来是个小池塘,水质也不行搞不了养殖,所以村里问我能不能改成农田搞种植,我答应了下来。”

  但把池塘改成农田,费的工夫并不少,淤泥填埋后,还得联系挖机来平整。一亩田每年能赚三五百元,但这片土地前期投入得好几千,投入产出明显不成正比。这笔账朱岳云不是不会算,只是他觉得这土地荒废了,可惜。

  再之前,朱岳云也做过类似的事儿。谷门村一农户门前有半亩左右荒废的农田,朱岳云问对方,能不能把这田租给他。对方纳闷,田里长满了特别旺盛的油草,根本就种不了水稻。朱岳云就说,先试试。先是用农药除草,过几天灌水封草,再过段时间耕一遍。10天去一次,看看有没有新的油草冒出来。如今,这半亩田成功种出了小麦。“看着荒田变成一地金黄,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农村不能没有种田人

  今年是朱岳云从事水稻种植的第六个年头。2011年,他和别人合作,四个人承包了700亩;后来出来单干,在栎林村承包了280亩,效益不错,扩大到400亩左右;2016年,又在谷门村承包了300多亩。

  在做农业这一行之前,朱岳云做过很多工作。16岁开始上班,21岁学开拖拉机,再后来做过两年“粮贩子”。但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才做到第二年,他就得跟“粮贩子”这一行说再见了,因为他开着拖拉机去农村收谷,竟然无谷可收。

  “年轻人都去厂里上班,种田的这批人都六七十岁了,他们老了以后谁去种田?”朱岳云说自己虽然学历不高,但信奉着“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根本”的准则。2011年,他开始踏足农业。

  说话间,杭州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农药部的张皓飏和德清县武康供销合作社的钱仁昆前后脚来到朱岳云承包的地方。如今,农业部门服务不断向下延伸,送技术到田间地头已非常常见。如何科学施药,如何提高产量?朱岳云有搞不明白的地方就问他们。前者不到30岁,后者50岁上下,在朱岳云看来,他们都是自己的老师。

  “一开始真是一点也不懂。一边跟师傅学,一边向其他人请教。可能种田的年纪都大了,看到年轻人愿意学,都毫无保留地教我。”付出终有回报,亩产从1000斤/亩提高到了1200斤/亩,达到了种粮大户的标准。现在的朱岳云说起提高亩产胸有成竹,“病虫草害管好了,亩产就低不了!”

  向着农业现代化发展

  朱岳云俨然一个职业农民,5:30醒,6:00起床,7点开工,17:30收工。天天如此,所有活都亲力亲为。他说,坐在家里叫工人不值得,不如戴顶凉帽赤个脚自己做来得踏实。忙碌之余,他和很多80后一样,喜欢享受生活,有的时候去钓鱼,有的时候去健身房练拳击。

  去年,朱岳云在农业生产设备上投入了58万元。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施肥,700多亩农田,包括自己在内一共只有4人在打理。朱岳云说,搞农业,不走机械化道路不行。7亩田,半个小时就搞定了,人工起码要两三个小时。

  “现在算是创业阶段,等设备都添置得差不多了,再增加一些承包量。”就未来发展,朱岳云有着自己的打算。种水稻每亩的经济效益并不高,随着农资、租金等的上涨,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朱岳云计划通过品牌建设,提升水稻附加值。目前,已注册了“农博士”的无公害商标,真空米砖机等设备也已全部到位。等到今年新米上市,朱岳云的大米就能用上新包装了。

  明年,朱岳云还计划新建一个冷库。他坚定地说:“农业这条路我打算继续走下去,走一点铺一点,这样路会越来越宽,我也能越走越远。”

作者: | 记者 虞高岚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