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马里这两年 值得我一生回忆
德清援非医生沈洪伟
www.dqnews.com.cn 2017-06-27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2005~2007年,县人民医院麻醉师袁荷梅远赴非洲马里,怀揣着一腔爱心,为当地百姓带去了精湛的麻醉技术。2年前,该院药剂师沈洪伟接过了袁荷梅爱的接力棒,他带着祖国的重托、亲人的牵挂和从医的理想,离开家乡,飞越千山万水,踏入了那片陌生的西非土地,开启了人生另一段征程的序幕。

  时光荏苒,再过2个月,沈洪伟就要圆满完成任务,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家乡德清了。 700多个日日夜夜里,沈洪伟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真实的马里是怎么样的?相信很多人有些好奇。

  近日,记者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了沈洪伟,刚下班的沈洪伟声音略显疲惫,但是听到来自家乡的声音,他还是抑制不住激动,由于信号差,我们的采访也在断断续续的视频连线中进行了。

  瞒着家人赴疫区

  追求人生的宽度

  2015年,在招募第24批援助非洲马里的医疗成员时,沈洪伟成功入选。当时,埃博拉病毒还在马里疯狂肆虐,从医的沈洪伟当然清楚埃博拉的威力,但是面对铺天盖地的新闻,他想尽办法瞒住了父母。

  沈洪伟的妻子姚露军是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一名护士,两人在医院认识,婚姻走过了第16个年头,面对丈夫的选择,姚露军内心矛盾:“我支持他的理想,不能给他拖后腿,但是家里少了他,我该怎么办?”

  离开现下安逸的生活,去一个安全形势严峻的地方,很多亲朋好友会问沈洪伟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会选择去援非?沈洪伟说自己其实并没有想得特别多,从医20年,他想去外面看看,“每个人生命的长短是有限的,但是我想追求人生的宽度。”

  不久后,沈洪伟便踏上了非洲马里的土地,马里的一切还都是那么的新鲜,但紧张的工作却已经开始了。马里医院是中国援建的,不到200张床位,但却是全马里最好的医院。按照马里医院的安排,沈洪伟主要担任药剂房的工作,药剂房,顾名思义就是在医院药房与药打交道,相比于我们在国内医院看到的药剂房药师们各司其职不同的是,在马里医院,取药、发药……一切与药有关的活,全由沈洪伟一人操作,原本单一的工作也变得繁琐。

  隔着一扇取药窗户,沈洪伟每天都要为马里的患者解释如何正确用药,“马里的官方语言是法语,虽然在出发之前学过语言,但是沟通的最大障碍依旧是语言差异。”沈洪伟一有空余时间就会恶补语言。

  边走边记录

  用心感受马里

  马里是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沈洪伟有个习惯,在工作之余拍一些照片配上文字发朋友圈,让大家看到那片贫瘠却同样不乏火热生活的土地,那里的人们同样渴望和平的阳光照耀。

  沈洪伟说,走在马里到处可见头顶物品的女人,那样子就好比我们手提东西一样的自然,而头顶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一桶水,一捆柴火……分量足有三四十斤重,非洲女人的头上功夫,真是怎一个“牛”字了得。

  生活总是需要娱乐的,无论穷富。在马里,打牌是男人们喜欢的一种娱乐消遣方式,事实上,马里的普通老百姓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娱乐方式了,城市还好些,农村里有很多家庭既没电也不通水。

  在马里,低矮的泥土房依旧是当地农村的现状。尽管贫穷,但人们生活依然乐观,常常能看到人们在大树下围坐着喝茶,孩子们则在空旷点的地方踢着足球,准确点说应该是踢着能踢的东西。当然,这片土地也有像江南一样的风景,我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力援助马里,在马里中部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围垦了大规模的农田,种植棉花、甘蔗等农作物。

  这些随处可见的“中国烙印”让沈洪伟印象深刻。一天傍晚,沈洪伟来到一所学校,看到了一群喜欢中国功夫的可爱孩子。“他们看到我们的到来,特意从各自的书包里拿出统一整洁的衣服穿上,并练习了起来。”沈洪伟当即按下快门定格瞬间,“中国功夫在马里是非常深入人心的,走到哪里,时不时地可以看见黑皮肤的孩子玩打虎跳、翻空心跟斗之类的游戏。”在孩子们对中国功夫的热爱里,沈洪伟看到了中非两国文化交流和深厚的友谊,感怀多年来几代人对非洲援助所付出的努力和结下的成果。

  对家人有着

  深深牵挂和愧疚

  和沈洪伟连上视频,是在马里首都巴马科市郊一度假村遭遇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不到12个小时,而事发上午,沈洪伟还和同事一起去后山为马里的孩子送爱心,可就在当天下午,惨剧发生了。沈洪伟心里不是滋味,他说马里医院接诊了许多伤员,他深深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与使命。

  的确,在马里不仅要承受高温、干燥、浮尘、猖狂的蚊蝇和各种传染病的袭扰,还要面对诸如此类的安全形势考验,70年代出生的沈洪伟说,他们那个年代的人经历过贫苦岁月,再苦再难这些都不算什么,无尽的思乡愁绪才是最难挨的。

  沈洪伟离开德清后,妻子就担起了家里的一切,公公长年患有慢性肺气肿疾病,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又有点叛逆,加上家里灯泡坏了,水管漏了等家务琐事,妻子姚露军身心俱疲,但这一切她都默默地承受,没人的时候也偷偷地抹过眼泪。马里和中国时差有8个小时,姚露军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拨通丈夫的视频电话,睡前也要通过屏幕看一眼丈夫,由于马里电力供应不足,经常停电,视频也经常中断,但是姚露军说“我要看一眼他才能放下心去上班。”

  2017年,沈洪伟回国休假时,儿子杭杭到浦东机场迎接他,“一出航站楼,看到儿子个头都1米7了,要知道我离开的时候他才是1米5的小孩子。”沈洪伟哽咽了,他作为父亲,孩子成长的这一段时光永远缺失了。

  眼下,一家人就快要团聚了,沈洪伟内心除了喜悦之外,也对那片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充满不舍。“即使尝遍了酸甜苦辣,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这两年的援非记忆,值得我用一生去回忆。”沈洪伟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

  非洲马里,遥远而陌生,却因为有了像袁荷梅、沈洪伟这样的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的医疗精神,从此与德清有了一份特别的情缘。

作者: | 记者 王钰涵 通讯员 小满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