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通航小镇搬迁跑出“雷甸速度”
www.dqnews.com.cn 2017-06-27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昨天,通航智造小镇搬迁项目启动签约仅6天,签约户数达到732户,完成了98.3%任务量,创下了签约新速度。

  这几天项目推进启动另一个关键节点——住户腾空正式开始。

  这两天,也算得上是杨墩、下高桥、雷甸、东新村里最后的鼎沸时光。在挂着政府拆迁宣传横幅的电线杆上,贴满了搬家小广告,村道上,时不时能听到载满废旧家具的三轮车摇着铃铛由远及近。站在杨墩村村口,一眼望去,村里空了,满眼都是被取走窗户的豁口。

  这个德清东部的乡镇,撤乡建镇20年以来,第一次开展如此大规模的拆迁重建。按照既定计划,该镇将会用3年时间,完成包括通航智造小镇建设、城中村改造等项目,“城市化”列车启动加速度。

  家住杨墩村伊家湾的伊金根今年46岁。十年前,他投资50万元,建起了三层小洋楼,围墙内还种了2亩多地的枇杷。

  6月19日晚上,当了13年村民小组长的老伊赶到拆迁办,提前一天就把协议给签了。“村里总要发展的,当组长肯定要带个头。”

  第二天,老伊早早地喊来废品回收人员腾空。不过,当看到工人拿着钢棍敲破窗户玻璃的那一瞬间,这个大高个还是鼻子发酸,别过头去。“说不难过是假的,不过想想政府这么辛苦地拆,也是为了我们今后的生活环境能够更好。”

  从伊家湾搬出后,老伊家搬进了陈家湾的临时过渡房。

  和之前三层洋房比起来,现在几十平米的平房多少看起来有点逼仄。但老伊还是早早地给房间进行了简单的装修,一家五口人努力地适应着即将开始的“蜗居”生活,“肯定比之前挤,但是过阵子应该会习惯。”他说。

  相比前几天找不到过渡房的焦急,这几天,下高桥村的王金福住进了东港欣苑的公寓,甚至还在阳台的花盆里插上了翠绿的小葱。

  2016年建造完成的东港新苑二期,这个此前被作为安置中心社区的新房,“调剂”给了30多户家庭条件困难、没有租房能力的村民,这在我县拆迁工作中还是首次。

  想出这个办法的正是雷甸镇党委委员、中兴社区党委书记潘正华。

  “潘书记,你怎么不多休息会儿。”早上9点多,记者循声望去,只见潘正华穿着拖鞋、拄着拐杖迎面走来,而这距离他清晨5点多回家休息只有三个多小时。

  原来,潘正华的脚患有痛风,时常发作,而拆迁启动以来,作为政策咨询组组长的他每天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加重了他的病痛,脚肿得连鞋子都套不进。

  干过拆迁活的人都知道,政策处理来不得半点纰漏。除了公平公正,说明利害关系外,还要为拆迁户着想。“将心比心,拆迁户觉得我们真正为他们着想,再难的拆迁也就不再难了。”潘正华说。

  带伤上阵的还有80后干部沈国英——19组的组长。就在半个月前,她在晚上访农户时,右脚摔成了骨折打上了石膏。尽管医生再三交代,受伤的脚不能落地,可她还是一天都没休息。

  “今天凌晨,最后两户也签字了。”拖着累到沙哑的嗓音,沈国英说,其实,不少老百姓都通情达理,看到我带伤工作,也挺关心。“尽心尽责才能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编后

  上周六,县委、县政府在县会展中心召开城中村改造攻坚和建设项目遗留清零专项行动动员大会,就在同一天,德清东部,临杭“桥头堡”雷甸镇,党员干部们正奋战在房屋拆迁签约腾空的一线,为了通航智造小镇的蓄势启航迎难而上,为了加快美丽城镇的城市化进程积极作为。

  拆,是为了更好地建,整,是为了变得更美。无论是刚刚开启的“改造清零”大行动,还是各镇街当前美丽城镇过程中的“拆整”大工程,都是德清改善城乡环境、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符合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更是践行打造“六个浙江”的德清探索。

作者: | 记者 王珏 通讯员 季忠华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