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长城坞或遗留古代创新工程
www.dqnews.com.cn 2017-03-17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长城坞离繁华的武康县城很近,却鲜为人知,这似乎应了“灯下黑”的现象。随着《一个被遗落的神秘山坞》系列报道的推出,很多人知晓了这个地方,被其神秘的现象吸引,有的还前往探秘,大家都想知道长城坞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尤其是古人留下的那条长城般的建筑到底是什么?其间,各路专家作了考察,众说纷纭,直至现在仍无明确答案。记者记录了众人的言判,又十几次进入长城坞,不禁萌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想,长城坞或遗留古代一项创新工程。

  记者在此前的报道中已经讲述了长城坞遗落的原因,由于150多年来长城坞荒芜人烟,没有直接见证者,也没有史料可查,历史出现了“断片”现象。一个多月来,考古、水利、道路等专家、学者进入长城坞考察,作出了许多言判。但是对于长城坞中最主要的古代遗迹——贯穿长城坞南北长城般的建筑始终没有作出明确的解答。

  记者发现,各路专家考察长城坞中这条长城般的建筑遗存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从长城坞的北面进入,这条长城般的建筑与水沟相连,直观来看,它无疑是水渠。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继续往前,渐渐对水渠产生怀疑,感觉它像道路了,且越来越像。至山梁上,它完全成了路。如果是从长城坞的南面进入,则正好相反,开始觉得它是一条道路,后来又会判断它是水渠。正是这种是道路非道路,是水渠非水渠的现象,让专家疑惑不解,琢磨不透。但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一个特殊的古代工程,值得研究。

  为了从宏观上看清长城坞遗址布局状况,有关部门对长城坞进行了测绘。日前记者看到了测绘图,图上显示,长城坞内确有一条南北走向,形态蜿蜒,像长城一样的建筑物,与之相连的还有多条东西向的支叉,其两侧约50米范围内的山坡上,是一块块呈矩形的建筑遗迹,多达32处。实际数量应该更多,因为长城坞内久无人烟,一些遗迹隐藏在了茂密的灌木丛中。相关专家看了此测绘图后分析,长城坞应该曾是一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聚集地,民间流传的“九车十三当”之说存在依据。对于那条“长城”,看不出与其他遗址有什么特殊的关联度,它究竟是什么,测绘图中还是难以判断。

  那么长城坞中这条长城般的建筑究竟是什么?记者综合各路专家、学者的言判,有了这样的想法:水利专家要确定它是水利设施,必须排除所有疑点后方能确定,专业的人要说专业的话。道路专家也一样。而长城坞中这条长城般的建筑却偏偏是模棱两可的,所以使得专家难以判断。难道它实际上就是一项模棱两可的工程?于是记者作了大胆的猜想:它是古人建造的一项集水利与道路于一体的创新工程。

  综合各种因素,可以这样分析:这条横卧于山坞中,截面呈“凹”字形的长城般的建筑,中间高两头低,南北两端与水沟相连,且总体处于山坞的相对低位,看起来确实像水渠。但是,长城坞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晴天,地表看不到溪流,这条处于低位的长城般的建筑中自然也无水。据当地村民反映,即使雨天,只要不是很大,也看不到明显的溪流,水都往地下走。而据水利部门测算,长城坞两侧山高坡陡,以中间的山梁为界,仅北侧集雨面积就有0.5平方公里,一旦出现10年一遇的暴雨洪水,泻入余英溪的洪峰流量可达每秒十多立方米,水势相当凶猛。因此,如果坞中没有合理的排水设施,将会山洪肆虐。这时,如果洪水经支渠汇入这条长城般的建筑,顺坡而下,就可迅速排出山坞。而在平时,这条长城般的建筑中不会有水,只要两头设置入出口,它就成了人员和牲口翻越山梁的通道,在通道内行走既便捷又安全。说它是通道不是记者的凭空想像,是有史料作依据的,清乾隆《武康县五里方图》中标明,有一条古道穿越长城坞。从长城坞地形看,这条长城般的建筑正好处于道路的最佳线路上。另外一个现象也可以证明它有道路功能。这条长城般的建筑有多条枝杈,枝杈的另一头连着房基,说明这是人员进出的通道。

  此前,一些专家对这条长城般的建筑截面呈“凹”字形,两边筑有高于地面的挡墙,觉得反常。排水渠一般修筑在地面以下,以使水顺利排泄;道路只需在路面砌石,不需要两侧修筑如此高的挡墙。而把它看作是集水利与道路于一体的设施就解释得通了。如果它作泄洪之用时,挡墙可规矩洪水;如果作通道用时,可阻挡山石和泥土的滚落。

  至于这项工程始建于何时,现场找不到证据,也无史料可查,但它在太平天国前应该还在使用,因为那时这里还有“九车十三当”之说,是人丁兴旺、商贸发达之地,有效的水利设施和顺畅的道路是这个地方“热闹”的必备条件。

  记者的这个解释仅仅是猜想,或者说是突发奇想,最终还得相关专家作进一步考察研究来证实。

  150多年前,长城坞突然沉默,150多年后,它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长城坞不仅有“断片”的故事,更因至今还保存着让人猜不透、想不明的古代遗存,而这正是长城坞的魅力所在。本月初,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的一位教授前往考察时说,这个古代遗存的确很特别,是以往没有发现的。或许,它真的是独有的,是古代德清先民的创新之举。

  不管怎样,长城坞值得保护和利用,将来当人们进入长城坞,行走在这奇特的古代建筑中时,定会被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叹服。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长城坞已不平静,杭州二绕工程地质勘探队已进入坞内施工。北面入口处,一些村民正在搭建房屋,开垦山地……

 
作者: | 记者 宣宏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