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安镇孙家桥村寺郎组有一座特别的古桥,远看如一簇灌木丛,近看,透过包裹的藤蔓才能看到它的真身。这座桥的特别不仅于此,更在于他的桥名。
这是一座石拱桥,桥旁立有县级文物保护碑,据介绍,此桥名为泰平桥,长10.5米,顶宽1.6米,矢高2.95米。桥上有“大清乾隆廿六年三月”和“民国三年重修”字样,南侧楹联:泰运循环转,平安次第来。北侧:巽岸永平安,乾宫流绿水。文保部门对该桥的评价为:造型优美,纪念明确,题刻内容丰富,是德清县水乡地区石拱桥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但是,在当地村民口中,它不叫泰平桥,而有一个不雅的名字,称其为相骂(吵架)桥。泰平与相骂这两个词的词意截然相反,同一座桥为什么有如此不同的叫法?
原来,孙家桥村有一条河流,这条河流从北向南,流经寺郎组时突然拐弯向东,弯度几近直角,泰平桥就处在这个拐点上,以东西向跨于河流之上。在以水路为主的年代,这条河虽然不宽,但船只往来频繁,是当地的一条交通要道。当船只自北向南到达北泰平桥时,因为此处弯度几近直角,看不到自东向西而来的船只,反之也一样。于是经常发生船只相撞的情况,撞船后,双方互相责怪对方,在泰平桥下相骂起来,久而久之,泰平桥就被叫成了相骂桥。
这样看来,泰平桥变成相骂桥是有出典的。其实,泰平桥之名字取得很响亮,且有着美好的寓意,正如桥上的楹联所说:“泰运循环转,平安次第来。”后来竟然会被叫为相骂桥,这是当初的造桥人万万没有想到的,要怪就怪他选错了地方。如今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车运替代了船运,泰平桥下已经很少有船只过往,相骂之事早已不再发生。但是相骂桥的叫法一直延续着,名字虽然有点不雅,村民已叫顺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