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3·15,又是一年维权日。虽说,这几年来,德清小伙伴们的维权意识在增强,可被侵权的那些事儿却总是避免不了。今天,记者根据12315投诉举报中心和县消保委的权威数据,给大家盘点去年以来,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那些维权事儿。
根据统计,过去一年,我县共接到了1251例投诉,为百姓挽回经济损失百万余元。其中,受到投诉最多的行业分别是服务类、房屋及装修建材类、家用电子电器类、家用机械类,其中,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投诉量可谓是“遥遥领先”。
质量问题
连年居首
“去年一年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显示,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和合同问题仍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县消协秘书长沈立新告诉记者,“质量类案件占全部投诉案件的45%,同比增长11 %。”
刘女士家的自建房在山区,她在我县一家建材店购买了本地一品牌贴面板。可是没多久,面板竟然出现了发黑的现象。
新房遇上这样的糟心事,刘女士找到店家要求更换板材并重新安装,店家拒绝赔偿的理由是“你家在山区,空气太潮湿才会这样。”
这样的态度和理由,换了谁都无法接受。一气之下刘女士便投诉到了县消保委。调解人员经过调查发现,除了铺设的面板发黑,刘女士家中其他的木质家具均完好,而在问及供货来源时,商家闪烁其词。
于是,消保委立即联系该生产企业,请厂房派人前来查看该贴面板是否为其工厂生产,结果出人意料,原来竟是无良商家打着品牌的旗号,却用假冒伪劣板材以次充好。经协商,双方达成一致:商家一次性补偿消费者1.5万元,消费者自行修复出现质量问题的贴面板。
警惕美容机构
“温柔”陷阱
“服务类投诉涉及餐饮、家电维修、美容美发、培训教育等多个领域,已成为去年以来消费者投诉‘重灾区’。”沈立新表示,去年,我县接到的服务类投诉案件占全部投诉案件的30%。
近年来,美容成为不少爱美人士生活的一部分。可美容机构鱼龙混杂,由此产生的美容纠纷投诉不断增加。
汪女士年过四十,对于“面子”的保养,她从来就不含糊。去年10月,她花1.6万元在县城某美容店办卡做脸部护理,店方承诺疗程结束后可去除法令纹,若无效果可全额退款。
这样的“承诺”让汪女士很放心。可是没想到,一个疗程下来,并未达到店方承诺的效果,汪女士于是找到店方理论,并要求退款,店方答复可为消费者再免费做一个疗程,且皱纹去除需一定时间,半年后才能见效。
又过了半年,汪女士脸上仍未有任何效果,于是再次找到商家要求退款,但商家以“已经为消费者免费做过疗程”为由拒绝退款。
县消保委介入调解后,汪女士出具了商家当时承诺的无效退款凭证,这让商家哑口无言,最后店方提出再为消费者免费做同等价位的另外一个美容项目后,获得消费者同意。
购房套路多
小心别中招
去年最后一个季度,房地产销售的火爆直接使得房屋及装修建材类投诉增多,根据数据显示,同比有所上升,环比有所下降。
去年11月,德清的张女士在某房产公司看房时,通过销售人员介绍得知,先支付10万元定金就有价格优惠,不购房随时可退。
满心欢喜的张女士便交了10万元,并签订了认购协议,但回去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暂不购房,于是要求房产公司退还,在遭到房产公司拒绝后向县消保委申诉。
县消保委禹越分会在调查核实中,房产公司售楼处经理坚持认为消费者所交房款性质为“定金”,消费者不购房不能退还。禹越分会工作人员在掌握基本事实情况后向该房产公司指出“定金”的相关法律规定,随后又找到口头承诺“定金随时可退”的销售人员,在得到印证后组织双方调解,最后房产公司同意将全部定金予以退还消费者。对于这一年的消费投诉案件,调解人员也有话要说。“接触了这么多案例,现在最令我们‘头疼’的难题主要有两个。”县市场监管局调解人员说,一是“鉴定”无门,比如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一旦发生故障,故障成因没有第三方机构能予以检测鉴定,只能是厂家的售后服务出具故障报告,公信力较低。第二点是投诉个案的“检测”程序复杂、费用过高,以汽车为例,第三方检测费昂贵,检测时间也久,很影响调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