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着自己编织制作的毯子休息
徐岚钩针作品小鞋子钥匙链
正在用钩针钩一朵花
从十七八岁初学钩针编织算起,今年46岁的徐岚已经和毛线、钩针打了近三十年的交道。徐岚是阜溪街道三桥社区的妇女主任,开展社区工作之外,她还有一身钩针编织的“隐藏技能”。
左手绕着毛线,右手握根钩针,黄色的毛线在徐岚手上快速地转成了一个圆圈,紧接着白色的毛线上下翻飞,沿着圆圈“打开”一片片“花瓣”。不到两分钟的工夫,一朵小雏菊就完成了。记者看得眼花,徐岚却笑言这是小意思。
年轻时是个时尚姑娘
在上世纪80年代,编织是不少女性热衷的手艺。棒针或者钩针手法,配上五花八门的图案,手工编织品层出不穷。“我是自学的,一点也不难。因为小姑娘爱美,喜欢自己动手钩漂亮的衣服。”徐岚说,棒针织出来的衣服比较有弹性,钩针编织弹性不足,但是样子更好看。
徐岚好琢磨:“钩针编织的想象空间大,要钩花样,我就从书上看看,然后自己想想。”徐岚会把书上那件衣服的袖子“安到”这件衣服上,或者把这半截图案和另外衣服上的图案拼接在一起。
当时在乾元镇,徐岚算得上是个时髦的姑娘,穿着自己钩织的融入时下流行元素的衣服,走在街上还会被人夸衣服好看,甚至询问衣服是哪里买的。徐岚笑着回忆,在街上看到漂亮的布裙子,她会记在脑海中,然后用自己的钩针试着来还原。自己曾钩过斜挎包、裙子等,“我还织过一条狐狸围巾,围在脖子上就是狐狸嘴咬着自己尾巴那样的,蛮有意思。”
过段时间,款式不流行或者说感觉样式不好看了,徐岚就会把毛线拆掉,“毛线泡一泡拉拉直,还可以再织。”
当时,邻居街坊都知道徐岚的好手艺,不少人拿着毛线来找她,她也会帮忙钩织婴儿的鞋帽或者小女孩的裙子。身边的朋友生孩子,徐岚还会送上自己手工编织的宝宝鞋,朋友们全都爱不释手。
享受钩针编织过程
结婚后,徐岚给自己钩织的衣服少了,“家里的用品和儿子的衣服钩得多一些。”她向记者展示起她拍摄的照片,全都是她自己钩织的床垫、餐桌垫、杯垫、冰箱套、小地毯等,花纹精致、色彩丰富。
90年代末,西餐桌在小镇的家庭中流行起来,徐岚想要给新房添置一张。不过,家里的西餐桌还没买来,她却先忙着织起了桌布。只要有空,她就拿着钩针和毛线忙活,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终于织好了一块漂亮的白色桌布。“当时电脑钩花的桌布已经很多,但是我还是喜欢自己织。”
徐岚还给儿子织了毯子,这还是她的“发明创造”。“我当时想,把钩织好的每一小块拼在一起不就是一条毯子嘛,然后就动手开始做。”同样花了几个月时间,徐岚给儿子织好了一条毯子,正面是钩花,反面缝上了绒布,增加毯子的保暖性。现在儿子长大了,徐岚就把这条毯子放在办公室里,天冷的时候想要午休就可以拿出来用。
徐岚坦言,其实这门手艺活很多人都会,但是像她这样坚持下来的就不多了。看到她织成的漂亮物件,朋友、同事也会提出想跟着她学,但多数时候只是一时热度。
“别人会嫌麻烦,可是我觉得过程很享受。”徐岚说,这样的钩花现在已经不再流行,大家有了更漂亮、更好的替代品,但是她只要有空,还是会技痒做些钩织,“特别是看到亲手编织出来的东西是自己满意的,我就会很开心。”近日,三桥社区举办了编织活动,这是徐岚的点子。在活动现场她自然也当起了师傅:“借着这次机会让大家接触传统手工艺,能够对编织手艺感兴趣就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