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大地,走进莫干山镇何村的棕榈园林生态苗木基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20几位种植能手正忙着种植栎树,一旁的生产主管罗贤葵脸上挂着笑意,不时指导着种植技术。与传统的苗木经营不同的是,这些栎树早在种植前就已经被杭州的客户预订了。细问之下得知,原来整个530亩基地里的各色苗木树种全都已经名“树”有主了。
从种什么卖什么,到市场需要什么再进行订单种植,正是这样突破传统经营模式,化“被动”为“主动”,成了棕榈园林何村生产基地销售连续三年保持10%增长率。
2010年,总部在广东的棕榈园林看中了莫干山在华东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毅然在何村设立了苗木生产基地。有了场地,根据市场主流需求,棕榈园林也种植了市场上的常见树种。不久,这样的经营弊端就显露了出来。苗木种植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来说,一棵树种下去到移栽出售至少3年,市场行情的不稳定也导致了生产基地里的树种一度滞销。
意识到问题后,棕榈园林何村基地积极寻求转型。一边卖出最后一批树种,一边在市场中摸索,进行提前销售。没有树苗可以让客户现场看,棕榈园林何村基地凭借先前积累的良好口碑,拿到了第一个“超前消费单”。
除了提前的订单种植,棕榈园林何村基地更在树种上做文章,引进了一批国外进口的名贵树种,再加上自己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改良,加里森广玉兰、胡颓子、辉煌大叶女贞……相继落种在了基地。辅以日益成熟的移种技术,如今的种植基地里,各色各异的观赏景观树种随处可见,并且根据采光需求不同,高矮乔灌木还进行了套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罗贤葵说:“客户提前预订,我们的树种下去就底气更足了,完全不愁销路。”
尝到了订单式种植的甜头,罗贤葵又思索着弥补客户不能直接查看树种品质的“遗憾”。在何村生产基地旁,仅一河之隔就是一片示范林,里面种植着各类基地可以进行种植的树种。如此一来,客户到访生产基地也能更加安心地选择树种进行“下单”。棕榈园林何村生产基地除了4个稳定的长期工,每当树种需要大面积种植或者进行养护的时候,周边50余位村民都能一起工作,也带动了一批农民增收。凭着“订单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去年,何村苗木基地仅上海的一个园林绿化订单就超过了1亿元。目前,基地的订单也已经排到了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