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新市镇西河口陈家潭周围有几座桥,很多人会回答你。但问有几棵树,就不一定能答得上来。若再问,最大的是什么树,即使是老新市人也不一定能答上来。
昨天,记者在陈家潭南岸的南昌路83号处,看到一棵树,其胸径约35厘米,高约十几米,更令人注目的是,枝丫上已挂满了白色的花蕾,正含苞欲放。记者询问过往行人,都不知此为何树。后找到树的主人才有了答案。
树的主人叫高建民,据他说,这是一棵野梨树。居民集聚的古镇中央怎么会栽种野梨树?高建民讲述了这棵树的生世。
40多年前,高建民是下乡插队知青,1972年的一天,生产队里分给他两棵梨树苗,他把其中的一棵带回新市,种在了自家门口。不久树苗长出了新叶。但是几个孩子在玩耍时,把它折断了。高建民以为这树肯定死了,想不到后来在树的根部又冒出了新芽,且长势旺盛。
几年后梨树长大了,每年春天,开出满树的白花,十分诱人。但是它结的梨却小得出奇,只有指甲盖大小。高建民觉得奇怪,同样的两棵梨树苗,种在乡下的,长出了正常的梨子,而种在城里的怎么会这样?后来一个懂行的人为他解了疑。
原来当初高建民在生产队分到的两棵梨树苗是嫁接的。嫁接是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当年孩子玩耍时,把嫁接上去的枝折断了,从根部重新长出来的是野梨树的苗。
如今,这棵野梨树已经长得相当高大,绝大多数人看到它,不会与低矮的梨树连在一起,它当之无愧地成了陈家潭周边最大的树,而且已经成了那里的一道风景。45年前,高建民在家门口种下这棵梨树,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它会长成今天的模样。不过,现在每到春天高建民推开家门就有“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情景,夏天可在绿荫下纳凉聊天,他觉得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