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山水德清 >> 德清美食
文字:   打印

“限量版”汤圆大如鸡蛋
www.dqnews.com.cn 2017-03-07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三桥集镇有个菜场,叫卖的瓜果蔬菜倒是与县城差不多。不过,菜场的西南角一间没有招牌的门面却着实成了每天清晨最热闹的地方。

  “来一碗小馄饨加两个汤圆。”这是每天一大早,熙攘的店里传来最多的叫喊声。朱玉棠的汤圆店开了三十多年,“俘获”了不少远近吃客。不过,虽说汤圆一直供不应求,但“任性”的老板娘每天却只做半天生意。

  不过,顾客倒也买账,就算是工作日,一大早从乾元赶去排队等着吃汤圆的也不少。如今,连一些外地回头客也会通过微信下单,让老板娘捎带。大伙都说,这汤圆的味道纯正,透着浓浓的儿时香味。

  清晨3点多,天刚蒙蒙亮。45岁的朱玉棠就起床开始准备一天的馅料了。“包汤圆容易,好吃到让人忘不了就难了。”因此,30多年来,每天的原材料都是当天准备,所以,汤圆也就成了“限量版”。

  朱玉棠的手艺是从公公婆婆手里传下来的。1984年,公公孙全根从龙山的食品厂下海,和老伴经营起了一家早餐店。这一开就是20年,生意一直不错。

  早在那时,汤圆就已经是店里的头号招牌。孙全根告诉记者,因为当时食品厂要求非常高,所以他也算“专业出身”。每一个汤圆不仅“面子”要挺括,重要的是模样都几乎一样,久而久之,他练就了一手包汤圆的好手艺。“和鸡蛋差不多大小,每个重量在7钱左右。”

  别看包汤圆就这一种原料,但怎么做出软糯的皮却又十分讲究。每天下午,孙全根就开始准备糯米粉。20斤糯米入水浸泡起码四个小时后,孙全根就会把泡发的糯米倒进碾磨机碾磨成湿的糯米粉。

  湿哒哒的糯米粉怎么变干?老孙自有一套老办法。只见他用纱布将湿粉包扎好,在上面盖一个木头架子,架子的一头挂一块石头。老孙得意地告诉记者,“就这样等两小时就行了。”

  不用人工使劲压吗?“不用。”看出了记者的疑惑,老孙朝记者摆了摆手说,“这用了杠杆原理,四两拨千斤。过两个小时,粉就干得差不多了。”只见他掏出隔壁架子下一块压得差不多的粉,一捏就散开了。

  包汤圆的皮子需要适量干粉加几块熟粉,按比例搓揉均匀后就可以准备猪肉馅料了。馅料都有些什么?朱玉棠笑着回答:猪肉和皮冻呗。“没了?”“对呀。”记者拿筷子拨了拨桌上一盘馅料,果然就是如此简单。

  朱玉棠告诉记者,总有不少顾客问我,汤圆里面有什么秘方,可是我真的没加其他配料,盐和酱油调味,最简单最自然的就是最好吃的。

  从公婆手中接管这家早餐店也有12年,包汤圆的手势和要领,朱玉棠早已熟记于心。

  只见她将糯米团搓成小圆球状,揻出口子,皮要薄匀,嵌进馅料。再把口子捏合,放在手掌心搓圆,糯米团重叠部分搓成小尾巴,紧接着用旺火下锅,七八分钟后,汤圆就浮了起来。“皮子好不好很关键,要是太厚,肉不熟,太薄就容易烧破。”

  当汤圆端上桌,金黄色的汤中撒着葱末,汤圆浮于其上。汤圆个头圆润饱满,粉白糯软。咬一口,汁水和馅料一齐从皮中涌出,让嘴馋的吃客张大嘴直哈气。

  虽然是家小小的汤圆店,但“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少三桥当地人就好这口。她说,前几天一个去南京读大学的学生,特地打包了50个,打算带去学校吃。现在,总有从大老远赶来尝鲜的顾客让她把店开到县城去,可她不愿意。“从早到晚包汤圆、煮汤圆,有些手软。”她不好意思地给出了这个理由。

作者: | 记者 王珏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