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欣闻乾元镇在美丽城镇建设中将重建左顾亭。左顾亭之于德清,意义非同一般。因孔愉放龟有了左顾亭,又因葛应龙重修左顾亭,有了《左顾亭记》,从而又有了“县因溪而尚其清,溪亦因人而增其美。”这一诠释德清地名的佳句。
700多年前,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男子从庆元兴冲冲来到德清。他走进位于乾元镇长桥南岸西侧的一座亭子模样的旧房子,发现这里是左顾亭。可亭已不像样子,上面的匾额也不是“左顾亭”,而是“第一溪山”,且周围杂乱无章,于是他感慨不已。
这位中年男子叫葛应龙,是黄岩人,曾授庆元司户。宋淳祐八年(1248年)监德清正库(国库),相当于现在的“财税局长”。来到德清后,他的办公与住宿地点被安排在左顾亭。而在葛应龙的心目中,左顾亭是个神圣的地方,他不应该住在这里,应该让出来,并恢复左顾亭原有的“功能”。于是他向上级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征得同意后,筹资重修了左顾亭。左顾亭修复后,他又激动地写下了《左顾亭记》,讲述了修亭的过程,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对德清的赞美,对时政和人生的感慨。
以上是记者根据葛应龙的《左顾亭记》内容予以白话的概述。葛应龙为什么会如此看重左顾亭?因为当年建造左顾亭是为了纪念德清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孔愉。
据《晋书·列传》记载,孔愉(268~342年),字敬康,会稽山阴(今绍兴)人。十三岁时父亲即去世,孔愉奉养祖母以孝闻名,与同郡人张茂、丁潭并称“会稽三康”。孙吴灭亡后迁居洛阳,于晋惠帝末年返回家乡,隐居新安山中。直到五十岁时才应左丞相司马睿辟召任丞相掾,接连任驸马都尉、参丞相军事,封馀不亭侯。后又升任其他官职。七十五岁那年去世,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贞。孔愉历仕东晋三朝,他始终保持守正的德操,不畏勋贵,人称赞他:“天下丧乱,忠孝道废。能持古人之节,岁寒不凋者,唯君一人耳。”
而在德清,介绍孔愉有另外的版本,说孔愉当年不是隐居绍兴新安山中,而是德清吴憾山(城山)。晚年又辞官回到德清,在吴憾山造了草屋,隐居终身。死后就葬在山麓,后人在那里建造了孔侯祠,俗称上馀不庙。但是孔愉被人熟知的还是放龟的故事。
孔愉曾经来到馀不亭这个地方,路上遇到有人在卖龟,心生怜悯,将龟买下,并放之于馀不溪中。只见那龟向左四次回望后才沉入水中。后来孔愉因战功封馀不亭侯,工匠为他铸官印时,那龟钮作左顾回望之状,连铸三次都是如此。孔愉知道后想起了当年放龟之事,欣然佩带于身。
孔愉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诵。为了纪念这位古代的道德模范,人们把小南门外孔愉放龟的地方,称为孔愉泽、龟溪、龟回坝,并在如今的溪西街长桥堍建造了左顾亭。
关于左顾亭的始建年代,史料没有专门的记载。葛应龙的《左顾亭记》中有这样的记述:“县志言:宣和初,宰(县令),西安(衢州人)赵景东重建馀不桥(今长桥)。中为大亭扁之,左右二亭翼之,左曰左顾,右曰吴羌。”因为当时的馀不桥是重建的,左顾亭是不是重建,很难说。即使是新建的,它也有约900年历史了。
因为孔愉曾封馀不亭侯,很多人把左顾亭与馀不亭相混淆,以为左顾亭也即馀不亭。其实,左顾亭是根据孔愉放龟的故事,纪念孔愉而建造的一个亭子,而馀不亭则是一个行政区划。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郡县之下,再设乡、亭、里。当时的德清属于馀不乡,而乾元镇一带是馀不亭。晋时的孔愉曾是馀不亭的封侯。因此,左顾亭是一个建筑,馀不亭是一个地方。至于德清有无建造过一个叫“馀不”的亭子,则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它应该与孔愉及左顾亭无关。
那么宋代葛应龙修建后的左顾亭是什么样子的?根据葛应龙在《左顾亭记》中的描述,当时的左顾亭是这样的:“南则面吴羌山而山光接,北则杭馀不溪而溪光远,中创三间,高敞得宜。扁复‘左顾亭’之旧。左顾之东三间,扁曰‘济川’,以为达官显人入位表著,出临台郡,皆宜思济斯民,非徒若溱洧之仅济也。左顾之西三间,扁曰‘际清’,以为良朋胜流清思之合、德清之会,取前修之诗‘际天气象何其清’之句也。”意思是,新建的左顾亭,看得见山,望得到水,中间有三间房,东西又各三间,上面悬挂的匾额都是有出典的。这样看来当年的左顾亭所处环境优越,它不是一个小凉亭,是一个有多个房间,具有一定规模的亭子。
700多年前葛应龙修建的左顾亭,后来是否又重建,什么时候消失?德清现存的史志记载不清。清康熙《德清县志》在古迹中有:“左顾亭在阜安桥南”的记载,民国《德清新志》在古迹中也有介绍,但不知那时左顾亭是否还在。如今,无人见过左顾亭,然而左顾亭在德清人心目中还在,孔愉放龟的故事已成为美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葛应龙及《左顾亭记》研究的深入,又读出了新的含义。《左顾亭记》的结尾有这样的感叹:“入兹亭者,思左顾而竭忠荩于国家,以不负平时之恩宠;思敬康而帅行义于公私,以渐消斯世之贪浊。其济可博,其清可全,则重新斯亭之意不没矣。不然,‘德清’徒一县之美名,‘左顾’特一时之灵异,而诸扁之揭,总为美观。凡百君子其思之!”意思是:“走进这亭子里的人,如果思念灵龟‘左顾’而对国家竭尽忠心,不辜负一直以来享受的恩宠;如果思念敬康而带头正确处理公私关系,逐渐消除这个世道的贪欲和污浊,他济世的理念可以更广,他清廉的品格可以更全,那么重修这亭子使之焕然一新的初衷,也就不会被埋没了。不然,‘德清’空有一县之美名,‘左顾’只不过是一时之灵异,而挂出这许多匾额,全都只是为了好看。诸位官员可要想想啊!”这是700多年前一个政府小官员廉政、务实的思想境界。重建的左顾亭将以怎样的面貌呈现,记者还不曾见到相关方案。但是作了一番遐想:它还应该建造于长桥河边,不是一座只有几根柱子,四面透风的小凉亭,而应大致有《左顾亭记》中描述的结构。来到左顾亭,一眼就能看到葛应龙的《左顾亭记》碑刻。走进左顾亭,正中央是孔愉放龟的典故石刻。亭中房间内有孔愉生平事迹展示,还应有葛应龙的介绍,及诠释德清县名的“县因溪而尚其清,溪亦因人而增其美”匾额。观赏此亭,可以解读孔愉、葛应龙,在感受德清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生发联想,感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