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遗落的神秘山坞》系列报道引起读者广泛关注。日前,记者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读完此信令人兴奋,信中不仅叙述了有关长城坞的事情,还告知其家中有长城坞的遗物。为了获得更多信息,记者找到了这位写信的读者,作了进一步了解。
写信人叫钱伟诚,67岁,家住长城坞附近的大响坞自然村。钱伟诚告诉记者,他从《德清新闻》中读到有关长城坞的新闻后非常激动,因为他打小就听爷爷讲述长城坞的事,感到长城坞这个地方很神奇。长大后虽然务农,但有记笔记的习惯,十分喜好地方文史,对长城坞内的古代遗址感兴趣,多年来他一直想知道长城坞究竟是怎么回事,《德清新闻》的报道勾起了他对长城坞的许多记忆,想把自己所知道的都说出来。
在钱伟诚家,记者看到了一张方桌(见右上图),这就是钱伟诚所说的长城坞遗留物。桌子有八仙桌大小,木料普通,做工简单。但是翻过桌子,在台面板的反面有三行毛笔字,从左至右为:“约计壹佰拾口年,长人坞遗产,丙辰年重修。”据钱伟诚回忆,这张桌子原本是爷爷奶奶的饭桌,有残缺,爷爷奶奶去世以后,父亲舍不得扔掉。大概是40多年前,请人作了修理,还郑重其事地写了这几个字。因为对于他们家来说,这张桌子有割舍不了的长城坞情结。
农历丙辰年是1976年,与钱伟诚所说的一致,这张桌子重修距今已有41年,再上推110多年,最起码有150多年了。150多年前是清咸丰末、同治初,也正是太平天国之时。
钱伟诚向记者讲述了桌子的来历:他家祖居彭城(江苏徐州),清道光年间他太爷爷钱云生落户武康大响坞。当时与大响坞一山之隔的长城坞是个热闹场所,有“九车十三当”,大户人家有来自武康的孙、林、陈三姓。传到曾祖父钱富宝时,家产已丰,长城坞也有他家的产业。时适逢长毛造反(太平天国战争),长城坞的人几乎被杀光,活着的也逃离了。在长城坞周边,仅他们居住的大响坞还有人幸存下来。之后,村民发现长城坞内还留有一人,此人身材高大,有八尺长,留长须,年龄六十岁左右,很少与外人交往。此人经常独自进出长城坞,村民们还看到这个长人身边时有两只幼虎相伴。再后来,长人不见了,村民结伴进入长城坞寻找,只找到一条腿,从此长城坞断了人烟。但是长城坞内因为曾有此长人,也被叫过长人坞。
钱伟诚说,后来,他太爷爷进入长城坞,凄凉萧瑟,在自家的山地处看到一所简易房子,屋内仅有一张桌子和两只凳子,他搬回了家。凳子早已毁坏,桌子保存至今。据钱伟诚了解,这是长城坞仅存的物件,可能就是那长人用过的桌子。
钱伟诚还告诉记者,太平天国战争之后,长城坞内荒芜人烟,许多山林成了他们家的产业,家境渐渐殷实,曾祖父开始嗜赌成性,认了18个干儿子,挥霍无度,败掉了家产,在长城坞仅保留了北面余英溪入口处的外贸(读音)坞一带的山地。到他爷爷钱荣春时,他们家以在外贸坞运输毛竹为业。但不知为何,太平天国之后长城坞内一直无人居住。
钱伟诚的记忆主要是从他爷爷钱荣春的讲述而来,而这个钱荣春就是记者在《探秘长城坞》一文中所说的90岁老人钱万春经常提起的堂哥。不过,钱万春把钱荣春的出生年代记错了,他的有些回忆应该是指钱荣春的父亲钱富宝。但是,钱万春和钱伟诚的说法是相关联的,可以互相印证。钱万春90岁了,有年龄的优势,而钱伟诚有家属的优势,他毕竟是钱荣春一支的嫡系后代,从长辈处了解的事情更多,更详细些。
综合钱伟诚和钱万春的回忆,可以有所发现,一些原本是推断的事得到了证实。
记者在2月4日《长城坞,防风苗裔曾居住在此?》一文中的推断是合理的,长城坞并非如道光《武康县志》所记载,是与防风氏有关的汪芒坞和长人坞。长城坞确也叫长人坞,但它也和巨人防风氏无关,是因为坞内有过一个真实的长人,至于这个人身高八尺,有无幼虎相伴,可能有演绎的成分。但是根据钱伟诚对细节的描述,长城坞中应该有过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汪芒坞的来源最有可能是与其读音相同的外贸坞。
记者在2月7日《长城坞或曾发生非常事件》一文中认为,长城坞的“断片”现象最有可能是太平天国战争的影响,但也不排除其他历史事件,或瘟疫、自然灾害等原因。根据钱伟诚的讲述,长城坞原本有孙、林、陈三姓的大户人家,时适逢长毛造反,长城坞的人几乎被杀光,活的也逃离了。他说得这么具体,应该是真实存在,长城坞的“断片”就是始于太平天国战争。
因此,长城坞中的那些让人猜不透的奇特建筑遗迹起码在太平天国前就有,可以上溯到什么年代,因为查不到史料,又未经过考古,不能确定。至于长城坞中那条长城般的建筑遗存究竟是什么,钱伟诚也觉得奇怪,他一直想弄明白。几十年前,他曾听家属中一个叫钱秀春的长辈说,那是跑马的,马帮从那里越过山岭。如此说来,这应该是道路。但是钱伟诚是听老辈所说,这位老人是自己亲眼所见,还是听说的,或自己想象的,不得而知。究竟是道路还是其他,还得由相关专家、学者予以考证。昨天,记者获悉,长城坞的测绘工作告一段落,坞中的各种遗迹将被标注在图纸上,为研究遗址的分布规律提供了依据,或许从中可以有新的发现。日前省考古研究所专家也进入了长城坞,对长城坞古代遗存作了初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