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现代农业新的加速器?“三产融合”或许是个答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就提到了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在阜溪街道龙胜村的半山坞,也有两位有想法的创业者,想要借“三产融合”的东风,在“梅花”上做文章下工夫,把荒山打造成休闲农业里的世外“梅园”。
偶遇梅园
一拍即合做承包
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施建建在阜溪街道是小有名气的水产养殖能手,经营着隆升水产养殖公司。比他小几岁的沈学明是做园林的行家,他们原本就是朋友,都在各自领域里做着创业项目。2009年一次周末的郊游,他们驱车到龙胜村附近的山里游玩,偶然得知眼前一片青梅地的主人正打算转行做家具,想出手一批没什么产出的青梅树。出于专业敏感性,沈学明一眼就看中了这批10年左右树龄的青梅树。恰好施建建看中了这块青梅地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两人不谋而合想接手这个外人看来的“烂摊子”。
当年,两人就合伙包下了这片青梅园。不少人以为两人会把这批果树挨棵挖起来当盆栽卖掉,直接变现,但是两人并没有这么做。几经思索,两人达成了共识,一个当时看来大胆的想法应运而生——保留这批果树,并给它们动“手术”。
“青”梅变“红”梅
潜心种树等时机
这750亩青梅园,对于沈学明和施建建而言,相当于一口气吃了一个大胖子,怎么消化有机遇也有风险。沈学明凭着自己的园林经验,奔赴上海、长兴等周边城市,向专家请教青梅果树变红梅景观树的嫁接技术。
当年,他们买了400万根枝条,在半山坡上干起了嫁接。沈学明去北京学习过嫁接技术,非常有经验,不仅撸起袖子手把手教工人怎么更好地嫁接,还带头把山顶的梅树移种到了山脚下,进一步提高梅树的成活率。那时候,他和工人们一干就是一整天,在半山坡上也顾不得休息。在他的努力下,梅园当年完成了枝条嫁接,品种涉及:骨连红、朱砂、绿萼、飘雪、垂丝、玉蝶等共12000余棵。
头三年是初级成长阶段,基本不开花,但是每个季度,沈学明都要带领工人对梅树进行除虫、施肥等养护工序,静静地等待着这些梅花树生长。
第四年的时候,一部分梅树陆续开花,也有周边村民慕名前来观赏。看到梅树造型古朴,花色艳丽,甚至还有赏梅的市民辗转打听到沈学明和施建建的联系方式,提出要直接购买梅树回家。
得知这一想法后,两人也很开心,证明自家的梅树受到赏梅人的喜欢,算是种植成功了,但他们二人谁都没有点头同意卖梅树。沈学明说:“梅花树卖掉就没有了,我们包山林种树就是为了能给大家欣赏山中的梅园,卖掉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老树开新花
休闲农业初具雏形
从武康出发到半山坞,只需要半小时的车程,梅园一旁是半山湖水库和竹林,沁人心脾四散开来。经过8年的打造,这座世外“梅园”已初具雏形。目前,梅园共分为五个区域,形成了连片红梅、粉梅、白梅、黄梅的景致。
记者偶遇慕名前来赏梅的摄影爱好者徐先生,他正拿着相机,对准各色梅花进行拍摄,他说:“知道这个地方的人还不多,梅花也比较原生态,镜头拍出来好看。”
沈学明介绍,赏梅有分含苞期、盛花期、败花期等,山区气温低,这里的梅花还只是待放阶段。梅园免费开放,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以前往,花期预计可以持续到农历2月。
从包下梅园到如今绽放花朵,8年间,梅园的总投资已超过了1200万元。望着梅园,他们正在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拓宽、停车场、餐饮服务等都提上了日程。
他们希望能有投资人和他们一道把梅园打造成休闲农业园。除了观赏,等到结果期,梅树还会有少量果子结出,他们考虑着利用这些果子制作梅干,增加更多亲子活动,让市民朋友可以不分季节来梅园,进一步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