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正月初九。对禹越镇三林村沈益庆一家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这一天,沈家近40口人聚在一起,拍家族第一张全家福,顺便商讨“沈家门基金会”和“沈家门合唱团”的下一次活动。
当天下午,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大部分成员已赶来,在沈益庆家里聊天话家常。拍全家福的事儿,大伙都很重视,这不,见理发师侄儿媳妇刘海英在场,就有人提议,让她给几位老人拾掇拾掇,弄一个时髦的发型再上镜。
一家人好说话,刘海英也不推辞,向大伯要来了梳子和吹风机。“外婆说要戴帽子不理了,那就从大妈你开始吧?”正忙着给大伙儿端茶送水的女主人(沈益庆的妻子)姚杏娥听见,笑着双手捋了捋头发坐在了沙发上,听候侄儿媳妇“发落“。三下五除二,五分钟不到刘海英就把大妈打理得精神矍铄,更是和蔼慈祥。见效果这么好,刘海英的阿姨、阿婶都争着要她帮忙打理打理。
大厅里大伙忙着整理仪容,里屋的成员则坐成一圈,聊起这一年发生的点点滴滴。“去年爸妈出资给村里修路,听说来帮忙的人都不要工钱,这个我觉得很好啊,大家都很有公益心。”两年前,沈家建了“沈家门微信群“,并以此为平台,由大伙儿自愿出资,成立了一个“沈家门基金会”。第一年,大伙儿向镇上的养老院送去了大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第二年则通过父母为村里修了路。
“像今天‘人民日报微信客户端’那个四代同堂的家庭就很不错,他们有基金会,有家风传承,我们也有基金会,有家训。”作为“沈家门基金会”的会长,也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沈益庆的三女儿沈晓红拿出父亲珍藏的家训牌匾告诉记者,“你看上面写‘家庭和睦万事兴,十指抱拳力千斤,乡邻有难我要帮,赤诚之心待乡亲。’我们肯定也要这么做,所以我们要思考接下去怎么做。”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还没聊多久就已到了下午两点四十五分,距离全家福拍摄的约定时间只有十五分钟,沈晓红开始组织大家做准备。
“来来来,外婆你是第一代,坐在第一排中间,第二代阿爸、阿叔你们坐外婆边上,第三代坐第二排,第四代站在最后一排,小孩子蹲在最前面。”作为家里的开心果,生性外向的沈晓红在家族里威信挺高,大家见她过来,纷纷就位。
“来,茄子……”在摄影师的指挥下,一张五代同堂的全家福定了格,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和幸福的笑容。拍完照后,沈家门合唱团成员还来了一次即兴表演。听着孩子的歌声,沈益庆笑得格外开心,因为他知道,有一代代的言传身教,孩子们定会将好家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