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珍,给我做两袋,之前买的这几天待客人吃完了。”前天,在下渚湖街道四都村,村民沈菊仙一大早就来到村民戚桂珍家中,希望戚阿姨能抽空给她做两袋新鲜的镬糍,这样接下去几天客人来拜年就可以派上用场。
“年前一直做到了年三十,就停了三四天,到今年年初六,和菊仙一样上门要买镬糍的人已经多达十余位了。”戚桂珍介绍,吃糯米镬糍汤一直是下渚湖街道特有的春节待客之道,所以她很理解大伙的心情。这不,吃罢早饭,淘好糯米,今年已65岁的戚桂珍便和儿媳沈小琴往离家不远处的镬糍小作坊赶去。
说是制作镬糍的小作坊,其实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土灶,上面有三口大锅,不过要做出好镬糍可另有门道。“第一步就是把糯米煮熟,必须得用沸水,煮的时候要多用铲子来回翻搅。”戚桂珍提醒,糯米只需煮熟即可,为避免浪费,切记不可烧出锅巴粘上锅底。闻着糯米香气,待到一锅糯米煮熟就可以进入正题摊镬糍了。“三个锅子,中间是糯米,边上两个就用来摊镬糍。”说罢,戚桂珍便铲起一碗糯米倒在边上的锅中。伴随着糯米遇到热铁锅壁的呲呲声,戚桂珍两手紧握一个木柄锅铲,并来回的把铲来的糯米在锅底挤压成黏糯的米糊,同时快速转动铲子往烧烫的铁锅上面摊上一层层薄薄的米糊。“务必要摊满整个铁锅,用力也要均匀,这样做出来的镬糍厚薄才会均匀,做的时候也要时刻关注镬糍的颜色,哪边泛黑说明火旺了,哪边没摊上说明火太弱,这也是做糯米镬糍的最大要点,即控制好火候。
“每次铲过来的糯米要是多了就放回中间的锅子,少了就补上,摊满整个锅子以后,烘两三两分钟就可以用铲子铲起来了,一锅香喷喷的镬糍就算完成了。”戚桂珍介绍,基本上一张需要做五六分钟,一天下来按照一斤糯米出八两镬糍的比例,她和儿媳两人要用掉60斤的糯米,镬糍的需求量可见一斑。记者了解到,春节上门拜年,喝一甜一咸两杯茶是本地的传统习俗,而下渚湖街道的甜茶便是用糯米镬糍来替代。“春节期间,糯米镬糍汤是招待客人的茶点,泡一碗镬糍汤端出来,那代表了对客人的重视和尊重。我们这里正月里去做客,进门后必定有一碗镬糍汤在等着你。”村民戚伟芳表示,一碗糯米镬糍,加上白糖,用开水一泡,一道风味独特的糯米镬糍汤便完成了,又甜又香,又糥又滑,非常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