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傍晚,一则《救救我可怜的孩子吧》的微信链接在朋友圈广泛传播。经过两天时间的众筹,已有近6万元的善款,但离目标金额30万元仍有着很大的距离。为了挽救身患恶性肿瘤的儿子孙岩,孙军和闫静夫妻俩已经花完了所有的积蓄。眼看着第二轮化疗马上就要开始,医疗费用成了夫妻俩心头的一块巨石。
这位身患重病的男孩名叫孙岩。去年12月,年仅8岁的他被确诊患上了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这是一种突发性的恶性肿瘤,从孙岩身体发生异样到确诊,仅仅十几天的时间。
爱学习的好学生
突然身患重病
去年12月初,孙岩的脖子左侧淋巴结突然肿大,并伴有感冒发烧的症状。“带他去人民医院检查,医生看完之后建议我们去省儿保。”孙岩的妈妈闫静说,“当时心里就有隐隐的不安。来到省儿保之后,医生一看我儿子的脖子便说可能是淋巴瘤,又建议我们去杭州半山肿瘤医院。”
通过穿刺活检,当天下午便确诊孙岩患上了突发性恶性肿瘤,而且已经是中期。“听到这个消息,我感觉天都快塌下来了,盯着‘恶性淋巴瘤’几个字,大脑一片空白。”一个多月的操劳与治疗,现在的闫静显得疲惫与麻木。
孙岩一家人来自贵州省毕节市,在德清务工已经有七八年。父亲孙军在工地上打小工,母亲闫静则在乾元镇上的一家服装厂上班,一家三口住在乾元镇龙门街的出租房内,虽然日子并不富裕,但也美满。儿子成绩优异,这让夫妻俩感到特别欣慰。
班主任周建凤说,孙岩是一位非常文静乖巧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数一数二,经常拿第一名。“昨天,班级的微信群中大家都在讨论期末成绩的事情,孙岩有些失落,因为他没有参加期末考试。尽管自己身体异常虚弱,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学习。”在医院的门诊大厅,父亲孙军一看到老师周建凤,便向她讲了这件事。
化疗过程很艰辛
杭州租房治疗
1月18日清晨,乾元镇中心小学的三位老师乘坐高铁前往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看望孙岩,开始了一次“特殊”的家访。
化疗完的孙岩静静地坐在轮椅中,戴着毛线帽和白色口罩,身着厚厚的羽绒服,只有一双眼睛露出沉重与内向。父亲孙军说,孙岩的第一次化疗已经结束,身体变得非常虚弱,只要走一步就会摔跤,所以只能坐在轮椅上。
打针的时候,护士卷起孙岩的袖子,记者看到雪白的皮肤上有许多小块的淤青。孙军告诉记者,因为化疗的副作用,孙岩血液内的多项指标都低于正常人。“像血液中的中性粒绝对值,正常人会在1.0以上,这几天检查出来,孙岩只有0.1左右,他的血小板指数也低于100,身体上只要稍微有一点点磕碰,就会产生许多淤青。”
抗击恶性肿瘤是一场持久战,面对自己含辛茹苦抚养长大的儿子,孙军夫妻从没想过放弃。“医生说治疗这个病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之后还要再复查五年,如果不再复发,我儿子的病就能治好。”从医生口中听到有治愈的希望,孙军夫妻从悲痛的情绪中渐渐走出来,开始了艰难的求医路。
治疗期间,孙岩的抵抗力比一般人要低很多,一旦发生感冒发烧或者病毒感染,就会危及生命。“医生告诉我们,最好在医院附近租房,这样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我们就能立马赶到医院,晚一分钟都不行。”夫妻俩租下了一间仅十几平方米的房间,月租却高达2350元。房间内放下烧饭的用具后,便只能容纳一张床,生病的孙岩和爸爸妈妈每天都得挤在一张床上睡觉。
需要巨额治疗费
恳请社会帮助
母亲闫静辞去了工作,全天照料儿子,孙军为了生计,每天都要到杭州的各大工地上找零工。“自己找上门去,人家工资就给得低。”在工地上干一天的苦力有180元的收入,碰上下雨天气,就没有工作,每个月的收入在3000至4000元,仅够每月的房租和生活开支。
“我们谁也想不到儿子会得这么严重的病,去年造好了老家的新房,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3万元钱。现在儿子生病的钱都是找亲戚朋友们借的。”孙军说,“借的11万元,目前已经花掉了8万左右。”
从医生口中得知,如果治疗顺利,整个过程的医药费在40万元左右。这笔钱,对在异乡打工的这对夫妻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1月25日,孙岩将开始第二次的化疗,这意味着夫妻俩又将面对一大笔的医药费,手里的钱早已是杯水车薪。“我准备将老家新建好的房子卖了,可以卖十几万块钱吧。但是现在还没有人看上,也不知道卖不卖得了。”孙军说。
作为孙岩的班主任,周建凤全程关注着他病情的发展。“元旦之前,我发动班级里的家长、学生、任课老师,一共为孙岩筹了2500元。”1月19日的学校教师大会上,周建凤向全体教师讲述了孙岩的近况,一场扩散至整个学校的爱心募捐正在酝酿。目前,网络众筹平台上的善款筹措,进展缓慢,但孩子治病不能等。如果有社会爱心人士愿意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可以与男孩的母亲闫静取得联系。手机号1515721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