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新市村民巧手制作传统糕点
www.dqnews.com.cn 2016-12-23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入冬了之后,新市镇谷门村村民朱玉林家的土灶没停过火。两笼三角包子刚蒸好,表皮泛着晶莹的光泽。朱玉林娴熟且麻利地将其端了下来,换上另外的蒸架蒸起了寿桃。“只要说得出的糕点,我们这里都做。冬天生意好,多的日子要做1000多个。”

  朱玉林今年60岁,收过稻谷,卖过水果和酱菜,还打过年糕。最近几年他专职开始从事糕点制作与批发,雪糕、寿桃等大多卖1元钱一个,薄利多销,慢慢做出了名气,上门订购的客户有来自桐乡的,也有南浔善琏的。

  “一开始看我爸做这个挺不起眼的,但后来越来越忙。我在厂里上班经常被叫回来帮忙,后来请假请得太多,我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干脆辞职在家给我爸打下手。”朱玉林的儿子朱再勇在家三年,耳濡目染,父亲糕点制作的手艺学了个七七八八。说话时,他正在灶头边忙活,添柴、加水,大冬天里穿着短袖。

  即便是这样,人手还是吃紧。朱玉林叫了同村两三位五六十岁的妇女来帮忙,按小时付她们工钱。

  一方水土,一方糕点。这些由稻米演绎派生出来的糕点,一直备受杭嘉湖一带人的喜欢,是典型的江南味道。正在揉粉的沈凤娥说,这些糕点并不是日常食物,过去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婚宴喜事、盖新房才能吃到。张林凤在做寿桃,她接过了话头。“寿桃底部要嵌红枣,讨早生贵子的彩头;放的时候一个青的一个白的合在一起,意思呢是清清白白。”

  小小的糕点寄予了人们美好的祝福。朱玉林说,再早十年二十年,东部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做,做糕点的模具每个小队都有。不过现在做的人少了,所以自己得以把糕点制作当成一门生意。

  寿桃也好,雪糕也罢,作为农村办喜事中的传统馈赠品,要做得好吃,还是有些门道。朱玉林说,糕点的口感和糖分甜度是最为重要的。当然每一步都需要精心准备,做糕点需要挑日子,讲究晴好天。粳米和糯米洗净、浸透,放在柔光下晾晒。制作糕点的米粉讲究干湿度,太干了粉太细,太湿又容易结块。还有与糖水的融合度,蒸糕过程中火力大小与时间长短都得恰到好处,全凭经验掌控。这种慢功夫出来的,自然就是一份精致的细活。

作者: 记者 虞高岚 文 李杰 图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