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徐建斌正与同一自然村的村民交流民宿创办的事项。
舞阳街道双燕村有了第一家民宿——“隐芮”,主人名叫徐建斌。
“隐芮”小院是最普通民宅模样,头顶上有粗壮的木头房梁,窗上支着方格子窗棂,前院四四方方,安静地裹挟在芮家坞水库旁的山地竹林中。今年9月,舞阳街道双燕村小伙子徐建斌租下它,设计改造成心目中艺术民宿的模样,开门迎客。
创业路上跌跌撞撞
35岁的徐建斌带着黑框眼镜,斯斯文文的,看上去并不像个生意人。事实上,他的创业经历却比同龄的人要丰富。
2001年,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刚毕业的他对大城市有着憧憬和向往,独自一人跑到杭州做起了三夹板生意。那几年,人生地不熟的他很拼也很辛苦,衣食起居都是自己打理。“忙起来,连续吃一个礼拜蛋炒饭也是常有的事。”
2008年,家乡的快速发展让徐建斌看到了新的希望,他觉得,那时的德清发展得那么好,机遇也不少,何不回家创业呢?于是,2008年,他辞去大城市的工作,回德清余英坊开办了茗和茶馆。
果不其然,生意的红火让当时只有27岁的徐建斌尝到了“甜头”,紧接着又在余英坊投资开了一家饭店,没想到,仅仅半年,饭店就倒闭了,投入的300万打了水漂,让徐建斌一下子像变了一个人。“整个人没有工作的动力,变得非常消极,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两三年。”
“想为家乡做点事儿”
2009年,“洋家乐”刚刚在德清西部崭露头角,和大多数人一样,第一次接触这个领域,徐建斌有太多不理解,他不懂为什么有人愿意花100万去租下一栋老房子。“推到重建一栋新的西洋楼也用不了100万。”他说,如今回忆起当时这个想法,的确很可笑。
徐建斌是一个想法特别多的人。没多久,徐建斌就发现自己错了,于是,他一有时间就开着车到处旅游考察,香港、福建、云南……哪里民宿办得好,他就到哪里去学习。
这几年,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农家小院,可以创业和生活,是徐建斌一直的梦想。如今,德清西部因为民宿早已闻名遐迩。可是,徐建斌却觉得,自己老家双燕村的风景并不比西部山区的差。
这几年,双燕村通过践行“科技引领、绿色发展”的理念,关闭村中所有的养猪场,发展生态农业。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徐建斌看到了新的绿色商机,更让他将理想中的生活变成了现实。他觉得,如果新式民宿能成为双燕村的一个招牌,也是为家乡做了点儿有用的事,“那比自己创业成功还有意义一些。”
今年3月,徐建斌在离自己老家不远处找到了一间85年建的老宅,他开玩笑地说,“当时看看真的老得快要坍了。”可是就是因为这份“老”,让徐建斌一见钟情。留下了老宅粗壮却又古朴的房梁,徐建斌开始着手装修。
亲力打造一草一木
徐建斌给小院起名叫“隐芮”,就在闻名的芮家坞水库边上。走进隐芮要经过一段山村巷陌,跟随着潺潺流水走一段,就到了隐芮。
徐建斌虽然没学过建筑,也不是设计专业,但这个别致的小院的一草一木却都是出自他的手。
记者在洒满阳光的古朴小院慢慢逛着,发现这里很多的细节处理都很到位,老旧的木头,编制的吊篮,桌子上摆放的绿植,复古的墙壁,让人在不经意间都会觉得甚至惊喜。
对待小院,徐建斌很用心。他告诉记者,这里的每一件装饰都是自己用心去淘来的。“有一次为了找一块合心意的木头,新市白彪一带不知道往返跑了多少次。”
徐建斌很热情,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讲德清周边好玩的,好吃的,这种亲和感很容易让人去迎合。也正是这种亲和和热情,温暖了形形色色的、慕名而来的住客。
“就像小时候在水库边的竹林中,在‘隐芮’我会感觉远离城市喧嚣,安安静静待一整天也不会腻。”徐建斌惊喜地发现,这个为了将童年生活方式寻找回来的小院,不但被游人认可,而且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还有更多空间任他发展。营业以来,很多客人都夸这个民宿的设计充满艺术感,改变了他们对一般民宿的印象。而徐建斌最满意的地方,是设计出了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像静谧、悠闲,有家人和小伙伴陪伴在身边的儿时。有人问徐建斌,在大城市见识了那么多,真的甘心回到村里吗?他总会挠着头回答,“开始确实有点儿不适应。不过,成功有很多种,能有这样一个地方,让我们一边创业,一边享受跟朋友们听着蝉声看星星的自由生活,是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