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三桥埠到莫干山的古道在哪儿
www.dqnews.com.cn 2016-12-09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传,清末民初,莫干山一带的竹木是这样运出来的:自阜溪上游而下,穿蟹儿桥、上市桥、永福桥,过太平桥、时新桥,在黄泥兜中转。而东部水乡的稻米、丝绸等沿阜溪运来三桥埠。三桥埠是个天然的商埠。100多年前,因莫干山的兴起,这个天然商埠同时成了旅游码头。而1929年,京杭国道(杭州至南京)及三莫线(三桥埠通往庾村)建成后,人们上莫干山的路径变了,那么1929年之前——

乌程桥处古道遗存
 
三桥埠至庾村、莫干山大致的古道路径
 
乌程桥遗址
 
孙凉坞 曾经的古道
 

  清末民初,没有公路,没有汽车,游客来到德清(武康),怎样从三桥埠找路上莫干山?接受采访者的说法略有差异,根据他们比较一致的描述,记者整理的大致路径是:黄泥兜——下街头——中街头——太平桥——上街头——杨梅岭——白凉亭——瓜桥——孙凉坞——虎狼山——乌程桥——前村——庾村——石壁亭——高路上——莫干山。

  一直有个疑问,1929年之前,人们是怎样从三桥埠去庾村上莫干山的?据称,那时候外国洋人、达官显贵乘小火轮到了三桥埠之后,便坐轿子去庾村再上莫干山。因此每逢夏季,轿行生意兴隆。清朝末年莫干山开发后,三桥埠出现了生意兴隆的轿行。如今,轿行早已不复存在,就连三桥埠至庾村的古道也难以找到踪迹了。为此,记者试图采访当地居民,找到古道的一些蛛丝马迹。

  我们猜想,在没有公路之前,人们要么走古道,要么顺溪行船而上。从三桥埠到庾村,仅七八公里,溪与古道,或如藤与树的纠缠那般前行。

  三桥埠有避暑会

  坐轿子有轿票

  在三桥埠老街附近,我们找到了89岁的“老三桥”沈义成。确切地说,1929年三莫线通车时,沈义成只有2岁,尚无记忆,但在其童年时代,三桥埠至庾村的古道尚未废弃,沈义成或有所了解。

  沈义成回忆说,他小时候从三桥埠去庾村,因为三莫线已经投入使用,他去莫干小学读书,是沿公路步行而往的,但老路仍然有人在走,只不过走的人很少。在他的记忆中,也就是1937年之前三桥埠的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以及黄泥兜(开发区毛竹市场西北侧)非常热闹,黄泥兜设有避暑会(也有人称避暑湾),轿夫们都挤在那儿等待愿意坐轿子上莫干山的游客。避暑会是协调与管理轿夫的旅游服务机构,相当于有些来头的轿行,三桥埠上市桥附近住有很多轿夫,他们去黄泥兜避暑会揽活干。

  童年时代的沈义成看到过轿行卖的轿票。“那种票子类似于现在的车票,纸质比普通纸硬。”沈义成说,那时候虽然公路已通,但仍有人坐船到三桥埠,再坐轿行的轿子到庾村,到了庾村,再坐庾村轿行的轿子上莫干山。

  沈义成记得,民国26年(1937年)冬天,也就是他9岁那年,日军在三桥埠南山上设立瞭望据点,将三桥埠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的商业街烧得一干二净,从南山上往下俯瞰,光秃秃一片,京杭国道及三莫线上的路人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从此,居住于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一带的三桥埠人流离失所,他祖父及父亲在太平桥附近经营的布店也被烧个精光,全家逃往莫干山方向避难,从黄泥兜经下街头、中街头、太平桥、上街头的“游客登山第一站”就这样被日军的一把大火彻底焚毁。

  从沈义成的描绘中,记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古三桥埠图,中间是欢腾的阜溪之水,两边是商贸繁荣的古街,下游水乡来的木船逆流而上停泊在了太平桥下,上游山区来的骡子耐心地站在岸边等待着讨价还价的主人,颇有些凤凰古城的味道。

  沈义成说,虽然他小时候已走三莫公路而不走古道去庾村了,但因为解放后他在五四村工作过,比如从三桥埠至杨梅岭、白凉亭的一段还走过多次。如今,这条古道已经看不到了。

  据一些历史资料显示,尽管三莫线于1929年6月就已通车,但民用客运并非迅速兴起,除了当时民国政要等显赫人物以外,其他要上莫干山的人依然无车可乘,所以,客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很有需求。同时,刚修通的公路路况很差,到处坑坑洼洼,当时的江苏建设厅科长和宜兴县长自己所乘的汽车也在京杭国道宜兴段因一块浮土而翻了车,可见刚修的路并不好走。因此,三桥埠至庾村的古道,并非一夜之间消失,从1929年至1937年,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冷落过程。而1937年12月,随着日军侵占武康,不仅让三莫线变成了战略要地,也让三桥埠至庾村的古道成为中国军民与日军较量的战场,据住在三桥埠上市桥边一位八旬老人介绍,抗战时期,上市桥仍是三桥埠去往庾村方向的交通要冲之一,因此,为了战争需要,桥梁曾被拆毁,直至今天仍能很容易看到被拆后重建过的痕迹。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多种版本的地图上,记者找到杨梅岭与当地人所说的杨梅岭不在同一地点,地图上的杨梅岭在三莫线以北,而当地人所说的杨梅岭在老三莫线与新三莫线之间,即位于上街头以西的不远处,是一座很低的小山丘。

  村民记忆中

  的孙凉坞古道

  在杨梅岭以西,已经找不到白凉亭,再往西,便是瓜桥自然村,但也已找不到任何古道的痕迹。从瓜桥往庾村方向约1公里处,是环境优美的孙凉坞自然村,村内一条自东向西的水泥路倒有几分古道的痕迹。居住于孙凉坞的87岁老人刘阿雪告诉记者,村中的这条道路以前确是一条古道。

  据刘阿雪介绍,以前的孙凉坞,有两条古要道,一条就是穿越村庄中间的古道,是从瓜桥过来穿越孙凉坞村庄的中心往康城方向的,另一条古道位于孙凉坞村庄北侧,是从三桥埠途经瓜桥到庾村的。也就是说,孙凉坞位于从东向西的一条古道“一分为二”的西侧,如同横过来的“丫”字。

  刘阿雪以前听长辈们说过,孙凉坞村庄北侧从三桥埠到庾村的古道,上面铺有石板,不过在他年轻时,北侧的古道已经行人稀少,而村中的古道相对热闹,庾村附近的康城、马步里的毛竹常用骡子驮着运往三桥埠。这条古道往西远至潘高坞、木竹坞,被称有40多里长。刘阿雪的老伴从小在孙凉坞长大,她说她小时候偶尔还能看到坐轿子的游客从三桥埠方向过来,轿夫们气喘吁吁一路向庾村方向赶去。而在庾村洋桥头,“轿来轿往”的场景就很容易看到了。

  如今,记者在孙凉坞北侧察看,发现这里种满了庄稼和树木,已然找不到任何古道的遗迹了。

  很显然,这段古道的消失,是由于孙凉坞村中的古道对其有很大的替代性,更加重要的原因是更加偏北侧的三莫线投入使用以后,三桥埠至庾村的古道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地位。

  站在孙凉坞自然村的西侧往庾村方向眺望,有一座低矮的小山,小山的后面,是高高耸立的莫干山,山上的别墅仿佛近在咫尺。可以想像,当年坐着轿子的人,在到达孙凉坞那一刻,有多么激动。

  当地人告诉记者,那座低矮的小山,本地人称之为虎狼山,以前的虎狼山,是从三桥埠至庾村的交通要道,古道就从虎狼山那儿过,这是没有疑问的。

  一小段原始

  状态的古道

  虎狼山很低,山下是莫干山镇高峰村乌程桥组。

  在乌程桥组,记者并没有找到乌程桥。原来,乌程桥在四十年前就已坍塌。乌程桥原址处的阜溪,却依然奔流不息。

  在乌程桥组,我们找到78岁的村民王金根。王金根介绍,王家定居于此至少有四代人了。民国时期莫干山上有名的经营能人王有芳就是他的外祖父。因王金根听力不便,王金根的老伴代王金根向我们解释,以前的人上莫干山,走的是她家门前的石头路面,现在门前这条石头路面早已被水泥路取代了。从三桥埠去庾村的人,翻过虎狼山,到了我家门前,再从我家门面前跨过乌程桥,再折向庾村方向。

  在乌程桥原址,尚能找到乌程桥坍塌下来的桥石。该自然村64岁的村民王启德回忆说,大约在1974年,一个雨大风急的台风夜过后,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发现乌程桥坍塌了。乌程桥是一座石拱桥,桥下的水有点深,因此,听老人们说,乌程桥下是可以行船的,当然,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他从来没有见过船只来到这里。但是,上游放下来的竹排,通过乌程桥桥洞,再往三桥埠方向去,可以说是肯定的。

  不过,乌程桥原址附近,我们意外发现了一块德清中东部水乡常见的打有孔洞的河埠石,而且这块河埠石孔洞直径更大一些。有了这样带孔的河埠石,船只停靠岸边,可以用绳索拴住船只,固定后就不怕河水冲走。

  “我们很小的时候,这条阜溪的河床远在现在这条溪底的下面,比现在深多了,溪边的石头路也比现在的路面低,早已沉到泥塘底下去了。”王启德告诉记者。

  王启德带着记者找到虎狼山山坡边的一段石头路,他指着这段仅十余米长的石头路面说,据他所知,这是仅存的一段老古道。古道边的杂树落下的树叶近乎要将路面掩盖了,在他年少的时候,这条路仍然还有人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时还人来人往的,像东面附近几个自然村的村民,还喜欢从这里抄近路去庾村或上莫干山。后来随机耕路、乡村公路越修越多,这条古道无人走了,渐趋荒废。

  过乌程桥往西,现已修建起一条机耕路。据王启德介绍,以前的阜溪弯来弯去的,几十年来,阜溪经过多次修整,对一些弯道进行了取直,而老河道的痕迹有不少也已看不到了,但是总体仍是沿着老河道的路线走,只不过无论是溪流,还是溪流两边的土岸,都比现在低得多,所以整条老溪流都已沉到地下去了,现在的溪流整体抬升了不少。而虎狼山山坡上的老路,因地势高且土质坚硬,没有下沉,尚能保存原状原貌。

  沿着机耕路一路向西,便能走到前村。

  古道路径

  仍有不少趣味

  从乌程桥沿着阜溪向西有一段可以开越野车的机耕路,这条只有附近村民才会行走的隐秘道路,虽然早已看不到当年的古道痕迹,但景致却是非常原生态。一边是源自剑池的潺潺流水,一边是现代农庄的彩叶苗木,因此,是山地自行车骑行的绝佳线路。

  据称,乌程桥至庾村尚存几处古道遗迹,记者也试图从乌程桥骑行到庾村,但没有找到古道痕迹,也无法一直沿溪而行,因此不得不绕行。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深深感受到,其中乐趣远胜公路边的自行车绿道。

  根据被采访者的描述,从乌程桥到庾村要经过前村,但前村并不在庾村与乌程桥的直线上,这让记者十分不解:在未通公路之前,为什么靠两条腿行走的轿夫和村民,愿意绕个弯道?

  前村一位年过六旬的阿姨告诉记者,前村已经搬过了,原先的前村在三莫线的南侧,随着新农村建设,村民大多迁移到了靠近三莫线的北侧方向,而老的前村近乎在乌程桥与庾村的直线上。从老的前村往西,就是中村和后村,庾村则在中村与后村的西侧偏北的相邻之处。

  家住庾村集镇的八旬老人李阿庆也告诉记者,离他家几步之遥就是后村,民国末年他已居住在这里了。当时大家都已习惯走公路去三桥埠了,但从庾村到三桥埠的小路仍有人走,大多是附近的居民为抄近路,走其中的一段,从庾村往三桥埠方向,如果不走公路,那么中村、前村、乌程桥、虎狼山、章家桥、孙凉坞那边,走的人还是比较多的。而从庾村经莹石矿、石壁亭、高路上、百步岭到达莫干山的路径,多数路段的原始状如今依然保留着,读者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

作者: | 记者 吴志豪 文 宣宏 图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