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第五届新安镇“围巾会市”开幕,一条小围巾编织出了一个大市场,让整个小镇的村民在感受到德清新安围巾品牌魅力的同时,也把这一年一度的“围巾会市”过成了当地热门的节庆活动。这不,给围巾打结、捕大鱼的喜庆活动轮番上演。
比谁更技高一筹
“7年前,我在家里做围巾打结加工,最快的一天可以编织700多条。”来自新安镇下舍村的村民李雪芬站在一众参赛人员当中跃跃欲试,当天她要参加的是新安镇第五届“围巾会市”活动中巾帼展风采、围巾技能比武大赛,共有22名当地妇女参加。
去年夺得该比赛冠军的李燕也来了,她在桌前准备好围巾,压上一块石板,搓着手哈着气,一切准备就绪。随着一声哨响,22人被分成了两组,浩浩荡荡的围巾打结比赛正式开始,前来看热闹的村民把现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心要细、手要快,加油啊!”伴随着一声声的鼓励,妇女们的一双双巧手像是在表演着“指尖上的舞蹈”。她们动作麻利,有不少速度快的参赛人员一边打结,一边留意左右参加人员的速度。不一会儿,一块围巾很快便打完了。
李燕打完最后一个结,举起手站了起来,她今年已经63岁,但还是技压群雄,以6分05秒的速度获得了本次比赛的第一名。“非常不错,过关!”在现场评委查验过李燕的“灯笼结”,宣布成绩有效时,她开心地笑了。
随后的十多分钟,参赛选手陆续完成了手上的围巾打结。在之后进行的颁奖典礼上,拿着奖状的妇女们笑得合不拢嘴。
“早些年,我们这些农村妇女在家闲着没事干,给围巾打结既能顾家又能赚钱,一搭两便。”舍西村村民杨秀珍告诉记者,如今机器运用到生产的方方面面,人工打结的活少了,但是在围巾会市上切磋手艺,已是姐妹们“过节”中不可或缺的保留节目。
捕到鱼王重50斤
舍北村荷叶浦一带河网纵横,鱼塘星布,小小的村落,家家户户自古以来就以养鱼、种桑为业,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经过春天的放养,夏秋的培育,到了如今,已是鱼肥虾壮的季节。
“过年前后,家家户户都会拉网捕鱼,按我们这的习俗,谁家要是捕鱼了,大家还会聚在一起,吃一顿‘鱼汤饭’,这是为了庆祝一整年的丰收。”承包该鱼塘4年的经营户章宁告诉记者。
上午9点,荷叶浦的拉网捕鱼正式开始,当地渔民们驾着8艘船只,将一张渔网渐渐收拢。只见在波光粼粼的水中央,船只缓缓驶来,远远地就能看到船中央的渔网中大鱼欢快地跳跃着。“好家伙,这一张网大概有1万多斤,那条包头鱼真个大。”村民们议论着。
“加油啊,使劲拉。”岸边的村民不时地加油鼓劲,此刻这张大网被围缩得越发小了。德清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们把手上的“长枪短炮”齐刷刷地对准了船只,不停地按下快门,记录着这一派丰收喜悦之情。“每一年我们都来,能用相机记录是一件快乐并有意义的事。”该协会会长徐敏曙拿着相机感慨地说,这几年在田间地头的记录,环境变化深有体会,“五水共治”以来,常听村民们说,水质澄清,看着心里就舒坦,而他们镜头里的水乡美景更是数不胜数。 “这就是今天的鱼王,有50斤重,是我这辈子捕到的最大的鱼。”一脸喜悦笑容的渔民宋根荣双手抱着大鱼站在船头迫不及待地向村民们展示起来。当天,在荷叶浦共捕鱼1万多斤,主要品种是“四大家鱼”,热闹非凡的捕鱼过后,小鱼将会重新被放到水里,而个头大一点的,早已有收购商开着车在岸边等待,准备趁着新鲜赶去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