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新安镇勾里中心学校503班的教室里格外热闹,他们正在上一节以“我为治水添色彩”为主题班会课。课上,学生们争相用自己的手作表达自己对家乡治水的一份心。
一条长长的网绳,一个个废弃的塑料瓶,孩子们三到四人一组,分工明确将塑料瓶首尾相连穿进网绳内。在他们的巧手下,塑料瓶变成了一条条塑料带,这样的塑料带若是放置于河面之上,不仅有浮栏的固定作用,还可以美化环境。
“这些塑料瓶有些是我在家里找到的,有些是我在外面捡的。”作为学生代表,潘悦将同学们制作的16条浮栏亲手交给了勾里村北横港的护水员。眼看着护水员将浮栏固定在河面上,潘悦心中难掩激动之色。她告诉记者,虽然他们只是小学生,但能够通过自己微小的努力让母亲河变得更好,都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这样的喜悦出现在503班每个同学的脸上,在护水员扎浮栏的同时,孩子们一个个趴在桥上看得仔细。
对此,勾里中心学校的嵇琴英校长也十分满意。她表示,以往学校对于治水护水的教育都局限在课本上,但今天的实践课给了孩子们不同的体验,相信对于治水、护水监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甚至可能改正孩子们生活中的一些不太好的习惯。
学生参与治水,百姓参与护水这样的现象在新安镇勾里村并不少见,勾里村副主任张国民回忆原本的北横港其实就是一条问题河,百姓路过这儿都是要捂着鼻子的,如今在全民的努力下,淤泥被清除,河道被拓宽,它也已然变成了可以洗衣服的国家三类标准河道。
更令张国民高兴的是,明年这条河道还将成为全镇着力打造的景观河道。现在的河面还是原生态的,但是明年河面上就会出现各种绿色植物,用来进一步提升水质,这才有了今日的浮栏。
“虽说浮栏的作用是一样的,但相比花钱购买来的规格浮栏,学生们亲手做的肯定更加有意义。”张国民告诉记者,在勾里中心学校的支持下,往后越来越多的浮栏会出现在新安的河面上,那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人人参与治水护水,五水共治成果也十分亮眼。今年以来,新安镇除了超额完成计划内的清淤外,还加大了对示范河道的打造。其中验收通过五星级河道三条,数量为全县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