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随着乾元镇乾龙路304省道口的公共自行车站点正式启用,公共自行车第四期工程共18个站点全部投入使用。经过四期建设,目前德清共建成133个服务站点,3208套锁止器,停车棚170座,运行中的公共自行车2000辆。
当越来越多人的日常出行与公共自行车密不可分,当公共自行车可到达的目的地愈来愈多,“小橙车”即将迎来在德清的三周岁生日。三年时间里,车辆在变化,站点在增加,市民“绿色出行”的观念不断累加,这都是“小橙车”交出的漂亮成绩单。
今年雨水多
租还次数略减
据德运公共自行车管理有限公司统计,截至目前共办理杭州通·都市圈德清卡25844张,公共自行车租还总次数达655.99万辆次,为市民的328.54万次出行提供了便利,平均每天租车量3065辆次,单车单日使用频率就有2次多。
如果按照平均每次骑行2.5公里来计算,三年来德清人骑公共自行车出行达到了821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05圈。按照百公里10升的油耗量来算,这三年间“骑行达人”们为德清节约燃油595吨,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000吨,环保力量不容小觑。
公共自行车的出现让不少人的生活便利不少。市民盛水清出门买菜都是租用公共自行车,他坦言:“服务点分布广,骑车很便当的。”从家里到菜市场,同样的一段路,如果乘公交车,加上等车,一般要用上20分钟,步行花费的时间就更多了,骑自行车的优势十分明显。
“像往年的租借高峰期四、五、九、十月,今年来看都不太明显。”德运公司副经理芮建伟告诉记者,八月和九月是今年租还量最多的两个月,分别有121509次和118159次。这两个月的大幅增长实际上是受到G20期间限行影响,可见公共自行车替代汽车出行的作用得到极大发挥。
但去年九月的租还次数超过了122000次,相比之下今年九月的次数略减。而其他月份平均只有9万多次的租还量,比去年的10万次要少近一成。“今年雨水较多,自行车出行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莫干山镇
也有了4个站点
目前建成的133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中,乾元镇有10个,莫干山镇有3个,其余都在武康范围。德运公司去年首次在乾元镇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拓宽了公共自行车的可达范围。而今年的第四期工程更是将这一范围一路扩展到了莫干山镇,包括高峰村公园、庾村邮政所和庾村民国图书馆都有了各自的站点。
芮建伟介绍:“这样一来,武康城区经由三莫线回山路口站点通往庾村的路线都串联了起来,市民们可以利用公共自行车去莫干山享受骑行的乐趣。”
这两天,这4个新增的站点渐渐活跃起来,每个站点2天的租还量约在30至50次之间。看来,这股“橙色旋风”将在绿意盎然的莫干山里逐渐流行。
每天都需要
维修受损车辆
三年间,公共自行车历经四代,从最初的普通模样蜕变成更耐磨实用的车辆。三期时将原本极易渗水的车座换成聚酯胶一次性注压成型的车座,即使是被刀划到也只是伤到“皮毛”,解决了雨天过后的骑车尴尬。这一次的第四期将车铃换成了鲜亮的橙色,并调整了车座调节扣,第四批公共自行车已然变得越来越便民。
平时市民在借用公共自行车前总是习惯“选车”,选车其实就是挑选相对没问题的自行车。有使用就会有损坏,每天德运公司的专业维修人员要修七八辆车,多的时候有十几辆。“要么是轮胎破了,刹车要调整,或者是脚撑、链条等有问题。”维修人员这样说。
德运公司反映,德清市民的素质普遍较高,人为损坏车辆的情况很少。一开始会有孩子爬上爬下玩车而导致自行车损坏,但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 “今年只有两三辆车损坏比较严重,我们通过监控也找到了当事人,要求按照损坏程度赔偿。”芮建伟说,公共自行车是公共财物,市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应该好好爱惜,“希望步入第四个年头的‘小橙车’能够继续陪伴市民们绿色出行,减少交通拥堵,顺便再看看沿路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