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国庆节前后,我们夫妻的大篷车就会来到这片茶花飘香的地方,大约一个半月后,我们就迁移到雷甸镇追赶枇杷花!”11月16日,记者在莫干山镇庾村通往南路村的东山林场附近,看到一片矿山旧址,在这个地势较高的山坳里,来自江苏盐城市射阳县的孙洪光正头戴蜂帽整理蜂箱,他告诉记者:“自己来德清‘追花逐蜜’,已经有八个年头了,年年都与德清有个约会!”
当记者问起最初来德清的感受时,孙洪光高兴地说:“早在2007年,自己就听同行说起德清,这里生态环境好,一年四季风景优美,特别是秋冬季节的茶树花、枇杷花都适合蜜蜂生长,经济效益高。通过考察,这里果然树木茂盛,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使得德清县植物种类繁多,蜜粉源结构丰富。第二年就下决心来这里了。”
环顾孙洪光所在的养蜂场,一边是山间小溪,一边是如画的茶园。层层山峦连绵起伏,行行茶树碧绿养眼。50多个蜂箱有的是一字排开,有的是两两相叠,只听见一片“嗡嗡”声,很像有一种千军万马的感觉。
孙洪光的妻子童志萍也忙不迭地插话:“花好,采制的蜂蜜才会好。这里有清香的枇杷花、淡雅的野菊花、洁白的茶树花,采制的茶花粉、菊花粉、枇杷蜜肯定是好产品。”今年46岁的童志萍说:自己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第一次来德清的情景,满山茶花盛开,蜜蜂采来的花粉亮晶晶,两个多小时就要更换一个托盘。丰收的景象令人难忘!
鲜花绿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围绕,美好的德清总是令人心情愉悦。孙洪光夫妇俩谈起养蜂的日子,总是把德清的美好与其他地方进行对比。
如同在草原上逐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孙洪光夫妇十多年来也根据养蜂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追花逐蜜”路线。每年三四月在老家采集油菜花季后,从五一节前后就开始出发一路往北。先是在山东的潍坊采集槐花、烟台采集苹果花,接下来到吉林、辽宁采集荆条蜜和椴树蜜,国庆节后南下到浙江德清采集茶花粉、枇杷蜜。元旦后到江西、安徽、江苏赶油菜花期。一年到头像候鸟一样来回迁徙。
“在德清的三个多月是最美好的,德清人善良友好,容易相处!”童志萍说:跟着爱人去放牧蜜蜂,每次“赶花”,最累的是收拾东西赶路,因为白天蜜蜂出去采蜜,晚上才回蜂巢,他们要赶夜路,走的路线都是偏远山区,还要住山上,取水比较困难,有时还要从村子里提水到山上。有一年在莫干山镇恰逢台风,当时帐篷被掀翻了,只好去当地村民家借被子盖,等风雨过后,才重新搭建帐篷。雷甸杨墩的枇杷种植面积大,蜜蜂采蜜的时候无形之中帮助了果树授粉,所以当地村民挺欢迎养蜂人的。一年四季在外漂泊、追花而居是养蜂人的生活状态。常年生活在野外,住在夏热冬冷的帐篷里,水电不通是家常便饭,还时不时地有蛇虫鼠蚁的骚扰。孙洪光坦言:尽管过着游牧般的生活,收入也不能大富大贵,但是过个小日子没有问题。妻子童志萍说:这两年经济条件好了,他们用上了太阳能发电,带上接收器,在山上也能看电视,生活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了。走的地方多了,自然有个比较,德清总是温暖的、令人留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