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江南水乡的清晨是温婉宁静的河边,住着质朴纯真的水乡人,深秋水面上泛起氤氲的薄雾,伴随着吴侬软语,开启一日时光,这是长存于我内心深处的一幅画卷。
听说钟管镇蠡山村的爱情小镇开启了,传颂千年的故事在蠡山脚下温馨浪漫。我内心想要追寻我日思夜想的那幅画卷,于是我起了一个大早,来到这个被范蠡西施动人故事所包围的美丽村庄。
早晨7点不到,当我到达蠡山村的时候,公鸡报晓,乡村苏醒,没有目的地闲庭信步,偶有几声狗叫,仿佛在提醒着我是“外来入侵”。
不知不觉,我又来到了眼前的这座普济古桥,它依旧静卧着,历经沧桑,看着河两岸人来人往,陪伴着一代代水乡人的成长。
普济桥,其实是我镜头下的常客,这次造访,却有着不一样的收获。前不久来看它的时候,我站在了桥的北面,从这个角度望去,多是一些自然风光。夏日的普济桥被绿荫层层围住,像极了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细看竟有些许害羞。我站在桥埠头拿起相机等待,好不容易等到一位船夫摇着船桨缓缓驶来。古桥下面有船,这画面才是“活”的,咔嚓咔嚓,赶紧按快门记录着。
几个月过去了,这位“老朋友”依旧别来无恙。这次我站在了它的南面,没想到伴随着一轮朝阳冉冉升起,透着绿叶缝隙中洒进的一道道金光,乡村故事正向我娓娓道来。一位身着红色衣服的妇人出现在我的镜头里,她来到岸边撸起袖管、裤管,慢慢蹲下,临水浣衣,倒影呈现在清澈的河水里。偶有间隙,她还饶有兴趣地把水面当成了镜子,自然地顺了一下自己的头发。
“今天这么早就来洗衣服啦?”系着围裙的阿婆端盆提桶地也来到了岸边,看样子,这个河埠头是村子里妇人们清晨的相聚点。大家高举棒槌敲打,伴随着棒槌的上下起落,妇人们说着家长里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发现,这棒槌的敲打也是一门生活艺术,细细听来,年轻的妇人敲打得急促些,感觉像是个急性子,而年长的老婆婆槌声倒是相对舒缓,错落有致的声音,像是一首乡村晨曲。
我在河岸边记录着,她们全然不知。“有人在给你们拍照呢,没准还会上电视。”中年男子站在普济桥上的一句玩笑话打破了这份自然,妇人们张望着,发现了我,相视而笑,我也结束了拍摄。
忽然,采菱人划着船桨缓缓前行。他把菱角剪下来放到船上,再把菱的根茎重新放回水里,平整好叶片,又慢慢地划走了。
一路追寻,他的家就在河岸边,崭新的两层小洋房矗立着,想来农家人的生活条件真的是越来越好了,村庄里这样的小洋房比比皆是。
他告诉我,孩子已经定居在城里,而他还是喜欢住在乡村,乡里乡亲的关系很融洽,吃完饭串个门,大家都会拿出好吃的分享。“说实话,现在条件好了,谁家都不缺吃的。”采菱人说。这样的氛围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更是一种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