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记者在位于绿城英溪桃源以南,总投资4200万元的依山路工程现场看到,挖掘机机声轰鸣,运土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的工作场景。该项目于上月初启动建设,目前施工方正快马加鞭进行土地平整。
“之所以能够快速开工,得益于前期政策处理的及时。”项目负责人胡家俊告诉记者。项目未开工前,县建设局就提前进入政策处理等环节,联合街道、相关部门想方设法破解难题,使项目以最快的速度进场开工建设。
在依山路开工前3个多月,项目部通过先摸底再协调,边建设边处理的方式,处理“疑难杂症”。目前,经过各方协调,依山路建设中最大的难题——70亩苗圃的拆除已经解决,这几天苗圃主人正着手搬迁。
县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场协调“拉锯战”持续了5个多月。尽管此处不是整个工程最早施工的路段,但因依山路设计中横穿该处苗圃,考虑到该处苗圃存在时间较长,与业主谈判难度较大,今年6月底开始,建设局工作组就已开始摸底工作。
“刚开始和业主去谈,他们肯定是不同意的。”胡家俊说,好在早已预料到这一情况,经过研究后工作组找到了武康街道,商量着如何双管齐下把工作做通。
苗圃里的树种较多,有香樟树、桂花树等,业主担心在夏季搬迁,成活率高不了,赔偿不高最后自己吃亏。在得知业主的顾虑后,工作组对症下药,找到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苗圃进行精准评估,并在确保成活率的情况下,商量合适的搬迁时间,前后反复对接十几次,终于消除了业主顾虑,答应搬迁。
像这样的难题,几乎每个项目开工时都会遇到,除了不放弃的态度,关键还是要讲究方法。如今,另一处建设项目长虹街东延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据现场负责人杨建华介绍,目前项目一标段水泥搅拌桩已完成80%;位于杭宁高速西侧的长虹街也开始进入旧路行道树、电线杆迁移。 “别看现在项目进展顺利,光是一个蘑菇棚的拆除就前后沟通协调了30多次。”走在长虹街项目施工现场,杨建华感慨地告诉记者,其间就补偿标准问题,双方的沟通一度陷入了僵局,直到10月15日上午,农户才同意签订补偿协议书,使得长虹街东延工程的进度不被耽误。目前,现场大棚已全部顺利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