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田间地头出现的麦秆,大多被农民用来生火做饭,而新市西河口一家店铺的店主沈学章却视之为宝。在他手里,廉价的麦秆摇身一变,成了收藏者喜爱的民间艺术品,最贵的一幅作品卖出了6万元的高价。
巧手原来是个农村娃
沈学章的店铺里,挂着四条屏的花鸟麦秆画。仔细端详,这组麦秆画集合了国画、雕塑、皮贴、剪纸、版画等多种艺术的特点,独特的立体层次、韵味自成一派,值得一提的是画中小小麻雀的数百根羽毛,层层叠叠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
看着这些精美的麦秆画,谁又能想到沈学章曾是个农村娃呢?“我是桐乡市河山镇石栏桥村人,父母都是农民。从小我就爱好工艺美术,并且钟情于麦秆工艺制作。”沈学章今年54岁,他说自己初中毕业之后进入纺织厂做了一名机修工,麦秆画只是一个爱好,在2012年企业倒闭之前并不以此为生。
厂倒闭后,沈学章在麦秆画这一爱好上动起了脑筋。沈学章手里留存了一批工作之余制作的麦秆画,他把其中的几幅拿到湖州一个画廊寄卖。没想到买的人还挺多,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要送6趟货。
一幅麦秆画卖出6万元
沈学章介绍,麦秆画源于隋、兴盛于唐宋,是中国独有的民间手工艺制品。作品利用麦秆的自然光泽、纹理和质感,用多种技法进行创作,使之成为“点草成金”的代表。麦秆画入门不难,只需要熟练掌握剪、贴等技巧便可以制作,但想做活做精做细,就要下一定工夫了。
通过钻研,沈学章的作品先后在第四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展等国家、省级博览会获得奖项,受到社会和工艺美术界一致好评。个人被命名为嘉兴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麦秆画)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第二批优秀民间手工艺人才,作品在央视、浙江卫视、浙江日报等各级媒体上做过专题报道。
“一幅60×60的麦秆画一般需要做两天时间,我做过耗时最长的一幅画用了半年,最后也卖出了6万元的高价。这幅画是客人定制的老虎,做好之后老虎身上的毛根根分明。”沈学章看到麦秆画市场反响不错,在河山镇开了麦秆画经营部,后来又被邀请到乌镇景区。今年,沈学章又在新市开了一家店,闲来无事,他会坐在河边专心地做麦秆画。“新市就在家门口,比去乌镇要方便,开车十分钟就到了。小时候说的上街去,就是到新市。新市,有我的童年回忆。这就是我为什么把店开在新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