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随着葡萄的逐渐退市,大部分果蔬基地都迎来了短暂的空档期。不过,位于禹越镇三林村的大禹生态蔬菜基地的热度却丝毫未减,每天还得继续接待数十位来访者。昨日,记者实地走访后发现,吸引大伙的不是时令的蔬菜水果,而是县水利局在该基地率先试点的农业物联网云技术。今后,“足不出户搞农业”将成为现实。
范旭民是大禹生态蔬菜基地负责人,也是我县接触物联网云技术的第一位农户。“有了这个技术,不管高温暴雨,你就穿个皮鞋也能搞农业了。”卖着关子,范旭民欣喜地说,物联网云技术其实就相当于在大棚里安插了一个机器人,能告诉你所有想要了解的数据,农户只要在电脑屏幕上看看,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再也不用整天围着大棚转了。
在草莓大棚中,记者见到了物联网云技术的庐山真面目。大棚入口处放置的LED显示屏,会定时滚动播放大棚内的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光照情况等实时数据,这些都由相对应的传感器获知。
“路过大棚能看到,我办公室电脑上的物联网公共平台也能看到。以前一上午只能察看四五个大棚,现在只要在电脑屏幕前花上半小时就能全部搞定。”范旭民坦言,最重要的是,以往搞传统农业,他和同行们都是靠经验,感觉冷了就加温、干了就浇水、闷了就通风,没有科学依据,现在有了实时的监测数据,就能及时应对、科学决策,管理起来更加全面到位。
物联网云技术主要由中央控制系统、信息采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用户决策系统五部分组成,置于大棚内的各种数据传感器每隔10分钟就会自动采集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参数并存储于云平台,系统通过控制终端判断完作物的生长环境后,根据设定的参数就能自动调控设施设备,完成对不同规格作物的精准灌溉。
县小农水重点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县物联网云技术还处于试点阶段,大禹生态蔬菜基地共设置该系统的大棚有6组,涵盖火龙果、辣椒、草莓等果蔬共计12个大棚,之后这6组大棚的实时变化都将成为往后种植的实践数据,试点三个月以来,该系统数据采集、现场监控、设备开关、自动滴灌等功能均运行正常,合计节水30立方,直接节能省工近2万元。
据悉,下阶段我县还将在物联网云技术的基础上实施“水肥药”一体化系统示范项目,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将水、肥、药按比例调兑,均匀、定时、定量地注入土壤。眼下,大禹生态蔬菜基地正实时分析每日作物生长数据,并积极探索最适应作物生长的最佳数据,一旦有了这组数据,可以为今后安装该系统的农户提供决策依据,真正做到“足不出户搞好农业”的现代农业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