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句歌词放在莫干山镇何村村的周海山和章水珠夫妇身上,最适合不过。1953年4月8日,二人喜结良缘,在此后的63年里,相濡以沫,一路携手走来,他们谱写了一个穷小子与“书香门第”之女的现代爱情故事。日前,两位老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分享他们的爱情故事。
“书香门第”看上放牛郎
虽然过去了60多年,周海山仍清楚记得第一次见到章水珠的时间:1953年2月,通过朋友介绍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章水珠生于一户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而当时的周海山可说是一穷二白,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去世了,从9岁起他便开始给别人放牛,两人认识的时候,周海山连给章水珠买一个像样的礼物,都是十分奢侈的事。
“两个人偶尔上街,我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一件旧军装穿了许多年。”周海山说,章水珠家以前是地主,父亲又是文化人,家庭条件不错,因两人家庭条件相差甚远,两人的关系遭章家极力反对。在那个年代,结婚还是很讲究门当户对,当时他俩走在一起后,村里不少老人也开始说闲话,认为章家女儿怎么能嫁给一个贫农。
但章水珠不这么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周海山勤劳肯干、老实顾家的优点全被她看在了眼里。章水珠努力说服家人,终于得到家中长辈的同意,“毛主席提倡婚姻自由”当时村书记的一句话也平息了村里的闲言碎语,1953年4月8日,周海山迎娶了他的新娘章水珠。
同甘共苦相互依靠
“我们结婚时什么都没有,那个年代结婚很简单、朴素,不像现在,结婚要房子、车子什么的。”忆起当年那个婚礼,周海山深感内疚,他说当时他结婚时都穿着那件老旧的军装,家里连个箱子都没有,章水珠嫁过来时带的衣服都是用布包的,两个住一起,就算成家了。
老两口一共有5个子女,在那个年代把这些孩子拉扯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周海山老人告诉记者,婚后有段时间生活比较艰难,粮食根本不够吃的。有时,只能吃野菜等勉强充饥度日。为了挣钱养家,夫妻俩种田之余还参加了不少水库的修建,千亩山、铜山寺、对河口这些水库都有过他们的足迹。“想想这五个孩子,咬咬牙也要坚持。”
“有一阵子,我每次吃完饭就肚子痛,本想熬熬就过去了,没想到阑尾炎熬成了腹膜炎。”周海山感慨,要不是老伴,自己早完了。1968年正月,周海山至今清楚地记得这一天。那天午夜一点多,章水珠用双轮车拉着疼得起不了身的老伴,走了3个小时山路到了武康医院,当天凌晨4点周海山就被送进了手术室。“医生说再晚半天我人就没了。”
周海山住院那段时间,老伴每天白天在家照顾孩子干农活,晚上就走几个小时山路来到医院陪他过夜。“互相体贴互相关心,才叫两口子。”周海山说。
希望为孩子做榜样
忙活了大半辈子,如今夫妻俩在家里做做家务,种点蔬菜,乐得清闲。周海山闲下来还会带妻子到处走走看看。“她跟着我辛苦了大半辈子,趁着现在还走得动,我要带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让她享享清福。”夫妻俩相视一笑。
“经济条件差的时候,我们俩很少吵架,现在日子好了,有时候倒会拌几句嘴。”章水珠说,天下夫妻哪有不拌嘴的,但是这么多年,两人还真从来没有大声地吵过,意见不同发几句牢骚话,也都是床头吵床尾和。“我们都懂得让一步,你退一步,我退一步,架就吵不起来了。”章水珠说。
临近中秋,这两天老人的子孙陆续从不同的地方赶来探望。“希望孩子们以我们为榜样,平平安安,好好过日子。”每次聚在一起,章水珠总会拉着孩子语重心长地说,不要太看重物质条件,两个人互相包容日子才能过得幸福。由于上了年纪,两位老人的听力都有些下降,跟旁人沟通有些费劲,但很奇怪的是,他们之间说话时,声音很轻,两人却能很快明白对方的意思,或许这就是60多年生活在一起形成的默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