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还记得这首充满童趣的优美的采菱歌吗?还记得菱桶晃晃悠悠滑动在水面上的采菱场景吗?中秋节临近,红菱白藕走俏,我县东部水乡也渐渐热闹起来,下渚湖街道四都村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水面资源丰富,自7月初以来,村里正值盛产期的300多亩菱塘每天都会有新鲜的菱角上市,将持续近三个月,采菱人家也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期。划着菱桶、来回采菱、满载而归的情景是大多数人对采菱作业的普遍印象,采菱人家的休闲生活也令不少人向往。昨日,记者走进采菱人家,近距离感受了这一典型水乡特色。
种菱采菱是村里传统
清晨5点,吃罢早饭,拿上圆菱桶,60岁的丁根仙就得往自家的菱塘赶,此时村里300余亩菱塘上,和丁根仙一样早起采菱的村民已不在少数,这也是村里数十年来采菱人家的日常。
“打小就开始接触菱角,平日里大人们划着菱桶采菱,我们小孩子就自个儿在菱塘边玩,再大一点就自己学着划菱桶采菱,同一辈的几乎都会种菱采菱,算是老传统了。”丁根仙介绍,菱角是水乡人家的必备农作物,只不过现在条件好了,大家转而养鱼虾、种藕了,不过采菱种菱的技术一直都保留着。
在数百亩菱塘上,记者发现,采菱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一辈。“一亩菱塘虽能产菱近千斤,经济效益也比以前好了许多,但毕竟是‘做田庄’,年轻人大多不怎么愿意。但是眼看这么多塘荒废也怪可惜,就只能我们这些老的重操旧业了。”丁根仙坦言,与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相比,家门口种菱采菱在时间上更加自由,像现在采菱的季节只要早上早点采完卖掉,下午就能在家休息带孙女了,对家庭主妇来说既能管牢家里,又能有每亩两三千元的收益,相当可观。
“这也是我们村里能一直延续种菱采菱这个传统的最大原因,年轻人大多外出上班,家中只有老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的退了休在家门口菱塘里还能‘掘金’,别提多高兴了,这个老传统也就一直传下来了。”四都村妇女主任沈菊仙补充道。
一年四季都忙在菱塘
“别看采菱的时候是个大丰收,平日里一年四季我们可都得忙在菱塘哩!”丁根仙掰起手指比划到,种菱、排菱、采菱、留种菱、清理菱塘,基本上一年都是忙忙碌碌的。
记者了解到,每年4月中旬起,四都村菱农们就会陆续将年前准备好的种菱播下菱塘,跟种水稻类似的,把种菱均匀地抛洒在菱塘里即可,适当的施肥后,待到6月初就能在塘面上看到成片的白色菱花。
“随意抛洒难免会不均匀,这个时候我们就得开始排菱了,将塘面上浮起的菱花整根小心翼翼地从水底拔起,把多个根困在一起,有序地在另外的空塘里进行摘种,整齐地排列,这样菱角长得好、采收也方便。”丁根仙介绍,7月初菱角价格最高,这不她就得开始准备采收第一批菱角了,接连两个多月,每隔15~20天可以采一次,前后四五茬左右。
采菱期间,菱农们还得增加一项工作——留种菱。“采菱时间最多能持续到重阳前后,所以9月底前我们就会刻意地开始挑选一些卖相较好的菱作为种菱并予以妥善保存,为来年播种做好准备。”丁根仙说,再后来菱农们也将引来小半年的放松的时间,只要将每个菱塘完完全全地清理干净就行,耐心等待来年的4月。
“这也是我们水乡以菱为生的人家一年间最普通的作息表,虽然繁忙,但是充实。”丁根仙表示,今年自己60岁,只要还干得动,她将会一如既往地种菱采菱,享受这一份水乡人独有的特色生活。
最好时候能采八茬菱
大多数人都知道菱角能采多茬,种得好的能采四五茬。不过,在四都村四五茬算是低产了,最好的菱农一季菱角能采八茬之多,着实让人称奇。“我们这边稍微讲究一点、花心思菱农一般都能采到七八茬,这可得益于菱农们的辛勤付出。”四都村支部书记戚建平坦言。
“种菱采菱技巧多,稍不注意就会使得菱角减产。这不,祖祖辈辈传下来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实践经验。”丁根仙卖着关子说,对菱角而言,最重要的还数水质、气温。菱角爱干净,水花生、水葫芦挤进了它的空间,就出不了好菱。温度过高也不行,菱角生长会受到影响。
“有了合适的气温、良好的水质等客观因素后,要采八茬菱,最重要的还是得把控好施肥时间和采菱方式。”丁根仙描述道,以最初6月头上刚开花那会为例,开花前可以使用一些颗粒较细的尿素,但是一旦开了花,就得更换成颗粒如黄豆般大小的圆尿素,以便能让肥料滑入水中,不然如果细颗粒肥料停留在花上,可是会大大影响菱角开花结果过程。另外,即使是采菱旺季,还是得遵循将整朵菱托起、小心采菱的原则,切勿求快而破坏了菱的茎叶,进而影响后续几茬菱的采摘。
采菱种菱这个精细活,不上心可做不好。“采的时候也要挑大颗的、长相好的,看着未熟的就等等,采完一茬适当的补给肥料,十余天后再采下一茬。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多采菱,增加亩产量。”丁根仙介绍,眼下一亩菱塘可产菱近千斤,去年就为她带来了2万元的收入,今年预计收益还要更多。据悉,作为远近闻名的产菱大村,四都村每年可产菱近30万斤,每年这个时候,村中菱塘里忙着采菱的、塘边围着观看的、附近前来慕名收购的,各路人马都会齐聚,成为东部水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