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走近“大桥底下”的生活
www.dqnews.com.cn 2016-08-25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毛竹市场场景
 
快乐的一家人
 
11岁男孩在捆扎竹子
 

女主人在加工竹制品

 

  我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眺望阜溪两侧时,被成堆的毛竹所震撼。随着时光流逝,浙北毛竹市场是否已成为历史,市场内的人们还在以此谋生吗?八月的一天,我起了一个大早,背起相机寻找这片记忆中的“小城”。

  来到毛竹市场的时候,一辆红色大卡车映入眼帘,车上载满了1米多高的竹板。两个皮肤黝黑的孩子在嬉闹。不少市场里的经营者穿着简单,坐在屋檐下,技艺娴熟地编织着竹子。

  路过一户人家,女主人正在院子里操作着机器,将竹子切割成统一整齐的长度,天气炎热,她全副武装,竹子溅起的白色粉末让她身上蒙了一层灰。我的闯入,让她警觉地抬起了头,放缓了手上的活,好奇地注视我,在表明了来意后,她很是欣喜地接受了我的拍摄要求,这让我非常意外。她很是配合,竟然还“指挥”起我,让我多角度拍摄,她说她只管自己干手里的活,要自然才漂亮。她时不时地嘱咐我,要把她拍得美一点,真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她的笑颜里我看到了她内心对于美丽的追求、对生活的知足。

  告别了她,我又寻到了隔壁简单的一家四口,屋檐下,父亲戴着白手套在整理着竹子,母亲则心灵手巧,在一边用竹子编织一些生活用品,11岁的哥哥个头不矮、力气也大,比同龄人多一份成熟,他把铁丝圈围在身上,熟练地将一排竹子捆扎。小男孩有了这个年龄段特有的腼腆,似乎有点躲避我的镜头,我望着他干活,想到了自己的年幼时光,那时家里条件并不好,我也是这样过完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这个家唯一不在干活的妹妹,拿着一片竹子自娱自乐,这就是她最平常的玩具。

  这时天空忽然阴沉,飘下雨来,为了躲雨,我来到了一户人家的屋檐下。夫妻俩一个箭步跑到了门口的竹堆上,迅速地用尼龙袋把露天的竹子遮蔽起来,回来的时候,他们才注意到我的来访,热情地拿出了竹凳子招呼我坐下。我与他们聊起了家常。“从湖南来到德清,起早贪黑,一个月有五六千收入,比起老家那边好多了,再说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强。”我心里听着暖暖的。大哥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我,在德清,他们被叫做“新居民”,而不再是“外地人”,这让他们对德清有了更深一层的归属感,现在孩子在德清上学,街道里还有新居民事务所提供平台,生活圈不再是市场里的老乡,更多享受到市民待遇。离开毛竹市场的时候,雨停了,望着这些为生活打拼的劳动者,我内心有着敬重,也许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的工作并不高大上,但是我想,这也许就是“草根力量”。

作者: | 讲述:徐惠中 记录:见习记者 王钰涵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