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干山镇南路村,经常有一个中年男子坐在家门口,戴着一副老花镜,手拿锉刀鼓捣着竹筒,这些被废弃的竹筒,经过他的手,蜕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竹艺品:竹艺花盆。
他名叫沈建良,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年轻时做过20多年的木匠。去年和堂弟的一次闲聊让他发现了商机,敢于尝试的他在不惑之年后走上了创业路。
变废为宝竹子做花盆
“这两年,因为身体原因一直在家休息,平时就喜欢种点植物。”沈建良说,偶然的机会他在和自己堂弟闲聊时谈起,现在喜欢摆弄花草的人越来越多,不少花盆卖得比植物还贵。“陶瓷、木头、塑料都能做花盆,那竹子为什么不行呢?”堂弟的一番话给了他灵感,便开始动手把家中废弃的毛竹做成了花盆。
没想到,这个创意受到了许多好友的肯定。老沈决定,把兴趣干成事业。“自己做过木匠打磨、钻洞、丈量尺寸这些手工活是得心应手,反正竹子也不花钱,只是费点工夫。”沈建良说,这些年,精巧可爱的多肉植物颇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他率先将多肉种进了盆里。
说干就干,沈建良考察了杭州湖州的多家多肉植物市场,发现目前竹艺花盆市场还处于空白。一番准备,去年9月他从杭州购进了第一批多肉植物。“花盆都是我手工做的,简单的要花1小时,复杂的一个要花上半天。”沈建良说,为了给这些植物“安家”,他花了两个月时间。
悉心摸索肉肉种植经
虽说多肉植物比起一般的植物容易养活,但一开始时沈建良还是走了不少弯路。
“一开始,我买了三四十类不同品种的多肉植物,一共100多株。”沈建良说,“由于是新手,对多肉植物的习性把握不好,加上山里冬天气温太低,第一批多肉死了大半,活下来的品相也都不好。“这种观赏类植物,模样不好看怎么会有市场?”沈建良说,起初他的盆栽主要卖给民宿老板装点客房,因为第一批盆栽做得都比较简单,加上植物品相也不太好,就没卖出多少。
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沈建良慢慢摸清了多肉植物的习性,竹艺花盆的花样也越来越多。“现在我的花盆种类可多了,炮筒型、塔吊型、亲子杯。”沈建良给记者介绍说,今年3月,他一位做设计的朋友帮他出谋划策,设计了几十种特色花盆。销路上,他和杭州、绍兴等地的园艺市场达成了合作。
“款式多了附近民宿的需求也一下多了起来。”沈建良说,这种竹艺盆栽充满了莫干元素,很受民宿老板的喜爱。“这里一共有3600多个,都已经订出去了。”沈建良指着家里仓库堆放着的花盆笑着说道,订单越来越多,他一个人都有些忙不过来了。今年6月,他专门从杭州购置了竹筒粗加工的设备,产量一下子提升了好几倍。
向游客推介这项创意
对于自己的创业之路,沈建良信心满满:“‘萌’感十足的多肉植物拥有一大批粉丝,是现下最流行的植物新宠。”他相信,这种结合竹艺和多肉的花盆会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整盆销售的利润要比单单卖花盆高上不少。”沈建良说,他的花盆价格在10元到30元不等;如果加上多肉植物,整盆销售的价格则要卖到几十元到100元。接下来,他打算拓展销路,以整盆销售为主。“我也在淘宝上‘试水’,已经卖出不少,市场反映很好。”沈建良告诉记者,现在虽然是交易淡季,但是仍忙得不可开交,争取储备更大的量,应对今年大规模的市场推广。 “之前,我的花盆主要销往各地的园艺市场,其实本地也是一块很大的市场。”沈建良说,现在山里的民宿越开越多,很多老板都喜欢用有乡土特色的物件装点房间。接下来,沈建良还希望抢占更多本地市场,和民宿业主合作,向游客推介自己的创意。尽管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过沈建良坦言,自己十分看好这条创业路,“现在一直忙着创业,很累但也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