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走近德清“草根”运动达人
www.dqnews.com.cn 2016-08-19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不少德清市民关注着里约奥运。我们不能去里约,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奥运带来的快乐和氛围,人人都可以是运动健将,哪里都可以是运动赛场。今天,记者将带着大家走入德清“草根”运动达人的江湖。

 

  校园里的“乒乓小子”

  近两天奥运赛事关注度最高的绝对是中国的“国球”——乒乓赛事了。说起乒乓球可谓是“全民运动”,职业选手在赛场上打,90后小伙儿沈国良(上图)就大学校园里打。

  沈国良是德清新安人,自幼喜欢打乒乓球,学校的简易水泥桌是他那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拿上乒乓板,听到下课铃声必须立马往外冲,不然就没有位置了。”时隔多年他依旧忍俊不禁。

  他的第一块乒乓球拍是学长给的,质量特别好,是直板,单面有胶片,这块球拍伴随他度过了很多年,至今他都保留着打直板的习惯。

  幼时打乒乓球,只要有一张球桌,大家就可以玩车轮战,也不管什么比赛规则,都是一球定胜负。有的人拿上球拍还没站稳,对方一个球开过来,便“吃转”而败,在伙伴们一阵轰笑中下台了。

  对于乒乓球技略高一着的人,这样的规则就很合算了,他们玩的机会总是要多于别人,因为连赢的人可以“摆大王”。只有等他玩累了,他才肯让你一局,沈国良在那个时候也算一个“大王”。

  到了高中时期,他开始接触到正规比赛的门槛,也就是现在的21分制。有了兴趣,加上不断的训练,他如愿在德清高级中学组织的“棒球小子”杯乒乓球赛中荣获第二名。

  如今他已经大学毕业,就业于母校浙江工业大学的工厂从事机械加工。每天下班是他最放松的时间,他总会约上朋友和老教授,在球台上较量一番。

  80岁的老教授既是他学业上的导师,同时也是他球场上的师傅,教会了他很多技巧。教授有一块五六十年代奥运冠军签过名的球拍,十分珍视,舍不得给别人看,但对于爱徒,只要沈国良提起,他总会拿出来让徒弟把玩一番。

  沈国良最喜欢的奥运选手是马琳,虽然今年的奥运会没有他的声音,但沈国良依旧关注着中国队的赛事,他说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每当看到我们的选手横扫赛场,我心中也倍感骄傲。

  茁壮成长的排球俱乐部

 

  “中国队赢了,3比2晋级四强,我竟然看哭了!”、“如果拿到奖牌,我立马发红包!”、“今晚我们也练起来,抓紧时间报名!”……随着中国女排对战巴西女排的比赛落下帷幕,德清排球俱乐部(上图)的微信群瞬间沸腾起来,群员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赛况和接下去的形势,激动之情无以言表。

  德清排球俱乐部成立于2014年,刚发起时只是十余人的一个小组织,没有规章制度,没有统一球服,没有场地,没有教练指导,前景堪忧。

  如今却在众多排球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发展为九十多人稳定团体,它的成员遍布各行各业,年龄上到60后,下到00后,每周都会在固定场所组织友谊赛。

  接球,传球,起跳,扣杀……在赛场上,大家“各显神通”,赛出风格,赛出水平,慢慢从陌生人变成了球友。场下相约的聚餐、旅游,更是让这个俱乐部感情升温,球队的默契度战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奥运期间,俱乐部的成员就像是一家人,觉得每周一天的训练时间不够充裕,大家就发动各自的人脉借用新场地,争取在享受奥运赛事的同时,也能够参与到竞赛的快乐中去。

  “一起在球场上酣畅淋漓地打一场球、出一把汗,再去看比赛更带劲!”沈伟强是一名教师,今年53岁,算是俱乐部里年纪最大的成员了,被俱乐部吸纳后,一年来,每周六晚他都会如约出现在德清一中的排球场上,第一个到球场帮大家整理好赛场,收拾完东西最后一个离开场地。

  在俱乐部中,他就像是一个管家,大家都熟稔地称呼他“龙爷爷”。“每天待在这么有朝气的队伍里,我都觉得自己变年轻了!”沈伟强告诉记者,他很喜欢和大家一起打球的过程,既锻炼身体,又能交到朋友,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观看比赛,一起为赢球呐喊欢呼,激动流泪,比赛也变得更加精彩纷呈。

  65岁的“洪荒少女”

 

  现年65岁的尹小平阿姨(上图)是一名退休职工,平时她最大的爱好就是游泳,奥运期间,她把隔天游泳调整为每天游泳,每天游1000米调整为1200米,朋友圈里的人都戏称她为“洪荒少女”。

  尹阿姨是老城关人,自小在河边长大,那时候一到夏天,她就喜欢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泡在水里,游来游去,慢慢地她在游泳方面的天赋就被展现了出来。在她14岁上初一那年,被老师推送到县里参加游泳比赛。

  “那天下着蒙蒙雨,县里还没有体育馆,我们比赛是在国营淀粉厂的红薯池里举行。”比起现在随处可见的标准化泳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的红薯池显然有些业余,游泳池的水是河里打上来的,池前方横着搭了一块三根毛竹并在一起的跳板,但尹阿姨还是对这次比赛十分重视,在买不到泳衣的情况下,忍痛剪掉了一件短袖衬衫的两个袖子。

  那次比赛,尹阿姨没得到仰泳的名次,却在40米蛙泳进入了笫二轮的决赛,阴差阳错地得了个第一名,让她欣喜万分。不过比赛结束后,裁判员悄悄告诉她说,“你的蛙泳姿势完全是不对的…速度还可以,得了个第一名,很不容易!”

  尹阿姨觉得有些局促,心想像自己这样在长桥河里“自学成才”的“运动员”哪里来的标准的游泳姿势呢?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尹阿姨依旧保持着对游泳的热衷,不知名的河道、太湖、海边、游泳池、小区游泳池都是她游泳的好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她游泳的姿势、动作、换气逐步地往正确的方向发展,速度也得到了提升。

  1999年8月,48岁的她参加德清县机关游泳比赛,得了女子甲组50米蛙泳比赛第一名,成绩是1分03秒;2000年8月,49岁的她参加县八运会游泳比赛,100米蛙泳得了第七名,成绩是2分13秒31……当时县八运会的女子游泳比赛不分年龄组别,站在领奖台上,近50岁的尹阿姨和比自己小三十几岁的姑娘站在一起领奖、合影,心中别提有多激动。

  在观看里约奥运赛事的同时,尹阿姨几乎天天晚上去新开馆的县体育中心游泳馆报到,不管在室内池还是在室外池,她给自己订的指标是600米打底,经常是700米、800米,状态好或者觉得晚饭有点吃撑的时候游1000米。她说,自己游泳不喜欢结伴而行,因为这样要浪费很多时间,也不喜欢在游泳池里聊天喧哗。她喜欢追求速度,认为50米游到头,心跳加速锻炼效果最好,然后稍作休息,再游下一个50米,一般一个小时之内她能轻松游完800米,游完后马上上池,享受着游泳后轻松的歩履,惬意地回家。

  编后语

  奥运是庙堂之上的巅峰对决,而对于“江湖之远”的普通市民,运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与习惯。

  2016年里约奥运颠覆了很多国民的观念,比如杭州游泳选手傅园慧的爆红,“洪荒之力”少女以其真率和可爱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她并不是金牌运动员,可受欢迎的程度却远远超过了某些金牌运动员。这说明,国民对体育的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除了关注成绩,也关注运动员的自身状况,他们的伤病和柔软。观众在享受体育赛事时不单关注金牌,价值观更趋多元化。

  话又说回来,看客可以不计较金牌,作为运动员还是要计较的,不然就失去了竞技体育的意义。

  对于普通人来说,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热爱,甚或是一种享受。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身边热爱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乒乓球、排球、网球、游泳、长跑、篮球……几乎每样运动都有着一批发烧友。

  中国乒乓球之所以能够成为奥运霸主,那是因为中国有几千万人在打乒乓球,坚实的运动基础托举了金字塔尖般的高水平。而随着城市体育设施的完善,各项运动的基础越来越厚实,各项运动的越来越普及,更多具有天赋的运动员将得到及时发现与培育。届时,群众体育才能托举起一个真正的东方体育强国。

作者: | 记者 李婷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