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海外游子眼中老城关的“变”与“不变”
www.dqnews.com.cn 2016-08-16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7月的一天,在德国慕尼黑工作的钱锴收到了在德国海德堡生活的父亲发来的一条微信新闻,里面讲述了乾元镇美丽城镇建设后镇区发生的新变化。“父亲觉得很有意思,便转发给了我。”点击看着屏幕上一张张老旧的照片与如今新面貌的对比,曾在老城关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时涌上钱锴的心头。

  “变化的确很明显”

  今年26岁的钱锴出生于乾元,爸爸妈妈也都是老城关人。上世纪90年代,钱锴的父亲前往德国学习工作,之后他和母亲也离开城关,前往德国与父亲团聚。离开时,钱锴是一名14岁的少年,再回国,已变成高大帅气的大男生。

  “我老家是在谈家弄的28号,不知现在的房子是否还在,据说现在的谈家弄变成了风情小弄,感觉很有意思。”上周末,钱锴正好回国探亲,听记者讲述乾元如今的新变化,钱锴表现出了由衷的欣喜。驾驶着从朋友那里借来的小Polo,钱锴满怀期待地踏上回老家的路。

  “大概就是这个位置吧。”记者跟随钱锴重新来到了他的出生地谈家弄,他拿着手中的相片,反复比对,在相同的地点重新拍一张照片是他回乾元要做的重要事情之一。

  钱锴摘下墨镜,站立在儿时拍照的地方,随着相机的“咔嚓”一声,过去暗灰色调的谈家弄与现在的古色古香形成鲜明对比,曾经穿着开裆裤,坐着小推车的男宝宝,如今也蜕变成相貌堂堂的型男。

  钱锴上一次回来已经是两年前的夏天了。“变化的确很明显,我记得上次回乾元时,进城的这条路还有些坑坑洼洼,两边是破旧的店面,没想到现在变得如此整洁有序。”在钱锴的印象中,古镇乾元还是他小时候的那副模样,大道小路他都认得,只是日新月异间,乾元向他展示出了新的面貌。

  “变是一种前进,不变是那段记忆”

  在德国时,钱锴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都会打趣地说:“我来自一个叫‘红绿灯口’的地方。”上世纪八十年代,城关建起了第一座交通信号灯,如今这盏红绿灯依旧是乾元老城区唯一的信号灯,在钱锴心中,它已经变成了家乡的象征,那一闪一闪的光亮仿佛就是归家的信号。

  曾经的小镇少年,现在的慕尼黑白领,钱锴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完成了在慕尼黑工业大学经济技术专业的本科、硕士课程,如今在慕尼黑宝马总部从事战略策划工作。远在异国他乡,被学习和工作所捆绑的钱锴不能经常回国。即便如此,他在德清依然有着一大帮要好的发小和同学。

  “刚出国的时候,我和朋友书信联系,偶尔打过越洋电话,后来逐渐失去联系。08年的时候通过校内网,才与失去联系的朋友们重新联系上。”钱锴坦言自己是个念旧的人,因此,每次回国即便再忙,都要和几年未见的朋友同学聚上一次。“看看他们现在都在干什么啊。”钱锴笑着说,这种情感和他对老家乾元建设的关注其实是一样的。

  翻开钱锴带给记者的家庭旧相册,一张张老照片记录了他儿时在老城关度过的欢乐童年。在城关招待所的大花园里、在乾元山的山顶、在谈家弄的弄堂口······有关这座老城的记忆,钱锴有太多太多。曾经常去的少年宫现在变成了私营饭店,校门口那小吃店里的肉包滋味还回荡在舌尖,曾经在隔壁邻居的爷爷那里练习毛笔字······

  “变是一种前进,不变是那段记忆。”钱锴觉得,老城关没“变”,因为每一条街道他都认得;同时他觉得乾元“变”了,不再是他当年离开时的破旧模样,如今的乾元开始显现出古镇的新韵味。 “等再过一段时间,彻底改造完后的乾元就是一副崭新的面貌了。”记者说道。“好的,到时我一定要再回来看看。”钱锴兴致勃勃地回应。

作者: | 实习记者 沈晓颜 记者 董华 通讯员 沈艳楠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