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明 1963年出生,德清县乾元镇联合村人,做过代课老师;在深圳打拼期间,攻读完深圳大学工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现任中国轴承(集团)驻上海办事处主管。
走上讲台,一“代”就是11年
“我的母亲特别坚强、好学!她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采访戴明明时,她一开口谈及的就是母亲。
戴明明的母亲叫陶中莲,是江苏南京人。母亲家境较好,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并且毕业于南京女子学校。也正如此,母亲成了那个年代,人们口中的“臭老九”,因为一场政治运动,被迫下放到农村,也就是现在的乾元镇联合村。之后,母亲便在当地成家,生养了五个孩子,戴明明排行最小,还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母亲不会务农。为了生计,她在村里当老师、做会计或者给人代笔书信,一家人的生活十分清苦。但是即便如此,母亲依然十分重视孩子们的教育,坚持让五兄妹都上学。而在戴明明记忆里,母亲不仅教育他们要多读书,她自己也喜爱并坚持看书学习。
“家里穷还读什么书”、“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渐渐地,一些闲言碎语也从别人嘴里传来。一天放学后,上五年级的戴明明突然向母亲提出,不打算再念书了,母亲当然不同意,戴明明竟倔强地反驳道:“女子无才便是德!”
谁知,话音刚落,一记巴掌重重落在了她脸上。“这是错误的想法,你必须好好读书!”母亲严厉呵斥。
戴明明的眼中,母亲性格温柔,从不轻易发脾气,更不会动手打人。这一记巴掌深深地烙在了戴明明心上,虽然委屈,但到多年后她也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有心。可以说,在母亲的督促下,戴明明一直念到高中毕业。之后,就在联合村小学担任代课老师。期间,戴明明自学完了所有初中教育英语课程,也因教学工作出色,被调至下舍中学担任英语代课老师。就这样,戴明明在教学岗位上一干就是11年,并且连续9年获得教坛新秀。
南下深圳打拼,从实习生到董事长特助
“虽然当时只是代课老师,但是我特别热爱这个职业,热爱教学事业。”时至今日,戴明明依然这么说。
照理说,在教育岗位干得如此出色的戴明明应该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但是,她并不安于现状。1989年的一次深圳之行,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戴明明有个同学,学的是外贸专业,毕业后去了深圳打拼。1989年的暑假,在她邀请下,戴明明去了深圳,并被介绍进入一家外贸企业实习。这家公司专为劳力士等品牌手表代工表壳和表带。27岁的戴明明甘愿当实习生,做起行政工作,好学又勤奋。
很快,一个多月的实习结束,戴明明也准备回家了。但令人意外的是,公司老板却执意挽留戴明明,让她正式加入该公司,每月3000元工资,并承诺由公司资助让她进入深圳大学学习工商行政管理。要知道,那时候戴明明任代课老师,每月才100元工资,3000元对她来说想都不敢想。不过,对于戴明明而言,吸引最大的并非丰厚的工资,而是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
眼看开学时间越来越近,学校也催着戴明明回来,她一时间陷入了矛盾。最后,戴明明回家和家人商量后,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还是决定去深圳闯一闯。
只身一人来到了深圳,戴明明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用两年时间攻读完了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期间,她在公司行政部工作,帮助公司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薪资制度,表现出了极强的管理能力。
记得在一次员工工资核定中,有一位员工的薪酬略低于其他不同员工,而这位员工身份特殊,是老板的胞弟。
“为什么他的工资比别人低?”老板特意找来了戴明明,戴明明根据新的薪资制度规定,详细说明了理由。“可他是我弟弟,你这样不怕得罪我么?”老板反问道。
戴明明却理直气壮地回答:“公司有公司的规章制度,我必须按章办事,如果您弟弟有需要照顾的地方,出于您个人对他帮助,无可厚非,但是站在公司的立场,那就必须按规定来。”戴明明的这一番话让老板心服口服。
然而,除了出色的管理能力,戴明明对于销售也有独特的见地。在企业工作一年多后,戴明明发现,企业在国内的销售量只占总销售的30%,年销售额仅仅9万元。如何能够拓展国内市场?戴明明思考起了这个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也有很多手表生产厂家,但是手表款式都偏老式,不如国外手表时髦。“如果把我们企业生产的手表壳、表带推广给国内手表厂商,一定可以打开销路。”戴明明向老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老板竟然十分赞同。
说干就干,戴明明利用周末时间,从黄页本上查找每个手表厂商的联系方式,整理出表格,然后将自己企业的表壳、表带款式拍照,打印成图片传真给各个厂商。之后,在她提议下,公司参加了广州博览会。
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没多久,国内不少手表生产厂商就找上门来,参观工厂,了解产品。那以后,上海手表1-10厂、天津手表厂、杭州西湖手表厂等,都与企业达成了合作,企业内销年销售额飙升到了1500万元。老板对戴明明更是刮目相看。在往后的日子,戴明明总是被安排到重要的岗位,从销售部到财务部、再到生产部。为了能在每个岗位上得心应手,戴明明在工作之余,总不忘给自己“充电”,只要一有空就跑图书馆,先后自学了财务、法律、生产链等等相关知识。这使她在每个岗位都游刃有余,也从一个实习生成为了董事长特别助理。
外企抛来橄榄枝,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即便是女强人,内心也有柔弱的地方。戴明明在深圳工作了8年,这期间丈夫和孩子一直生活在上海,孩子一天天长大,戴明明却不能常常陪伴。在一番深思熟虑后,戴明明决定放弃深圳发展的事业,回到上海。“我不想错过孩子的成长。”戴明明说。
1997年,戴明明回到上海。没多久,中国轴承(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就找到了戴明明。中国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资企业,当时正准备拓展亚太区域市场,公司计划在上海设立办事处。他们向戴明明抛来橄榄枝,希望由她全权负责这个办事处。
还未来得及休息,戴明明又热情饱满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做预算、办事处选址、跑职能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她都亲力亲为。在此期间,戴明明依然不忘学习,她进入上海复旦大学研修营销管理专业。“在那里不仅学到知识,也结识了更多成功人士,建立人脉。”戴明明说。
转眼20年过去了,中国轴承亚太区域销售发展稳步向前,今年上半年,亚太区域销售额1亿多元,完成全年指标。一路走来,戴明明说,靠的是专注和不断地学习。如今,54岁年近退休的戴明明,对事业的热情依然不减,她时常反复思考如何拓展市场,如何利用产品附加值、优秀的售后来吸引客户。
目前,戴明明定居上海,父母已过世,兄弟姐妹也都在外省市工作。戴明明虽然回家乡的机会不多,但是她也始终关注着家乡的点点滴滴。“洋家乐”、“地理信息小镇”、“通航小镇”……这些词,戴明明在采访中脱口而出。 “德清县委统战部总会给我寄来家乡的报纸,我只要空下来就会看,有时去机场,也都会随手放进包里。”戴明明说,看到家乡发展这么好,她也特别骄傲。今年,公司组织旅游,她特意安排了莫干山、裸心谷,让公司员工也感受自己家乡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