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民宅、薰衣草、游人,这美丽的景色不是哪个公园,而是莫干山镇后坞村的一处山坡。以休闲观光为主的美丽农业,已经成为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记者宣宏
在前不久公布的2015年省(市、区)级农业现代化竞赛中,我县成功“卫冕”,综合评分蝉联全省第一。今年以来,秉着“生态、安全、高效”的要求,我县大力建设“智慧农业”、“美丽农业”,着力培育农业产业集聚区,全力打造农业“两区”升级版,现代农业发展继续高歌猛进。
据县农业局有关统计:1至6月,预计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5.35亿元,较去年同期有较高增长;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12428元,同比增幅8.3%。
“智慧农业”
扎根田间地头
走进位于莫干山镇的德清绿色阳光农业生态有限公司,500亩工厂化容器育苗项目和300亩精品花卉生产项目已建成,特别是其中的园区9960平方的高档花卉生产温室实施智能化控制系统,今年又有了新的发展,工作人员已经可以用手机APP实现管理,节省劳动力20%以上。
“客户可从我们的物联网,看到花卉长势,包括每一个大棚内的,就连红掌上的一滴水珠都能看清楚,而且相关生长参数,也是一目了然,不用到现场,直接办公室就能下单。”公司管理人员陈金云说。
今年上半年,我县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建设,落实智能化农业生产园区2个、物联网示范点6个。
“智慧农业”,让农民更轻松,而越来越成熟的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则让农民致富的道路更宽了。今年以来,我县继续推广稻鳖共生、稻虾共生、西瓜网架栽培、茭白-甲鱼种养等新型种养模式,引进推广水稻超高产品种及水稻“两壮两高”栽培等新品种新技术。上半年引进优质新品种12个,推广新技术8项。其中,新港现代农业综合区全国首创的“稻鳖共生、连作”模式已在全国范围推广。
“美丽农业”
散发迷人魅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喜欢走上乡间小道,喜欢田间地头。德清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搭乘上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快车,也散发出越来越迷人的魅力。
今年上半年,我县极力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拓展休闲观光功能,实现从农业园区向观光景区转变。加强优质农产品品种研发、推广,着力选育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名特新优农产品,促进农作物品种升级换代。到目前为止,拥有县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3家、休闲农业园区159家;已引进推广新品种34个、新技术24项。
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胡建平深有体会地说,我县西部山区的一个个茶园,就是一个个的休闲观光场所,串联起来就是两条中国最美茶旅。以旅促茶就是未来茶场的一个发展方向。对这一点,石颐茶场场长康如忠深表赞同,为此他的茶场基地已经建起了一个茶场观光休闲区,专门用来接待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茶旅观光客。在春茶生产忙碌季过后,他则忙于客房与餐厅的装修,以便于下半年正式接待茶旅客人。
据介绍,上半年以来,“美丽健放心牧场”、“莫干溪谷”、“梦里水乡”等多个现代农业综合体快速推进,同时,“新田农庄”、“缦田居”等多个休闲农业园区开始多业态提升改造。
农业“两区”
打造集聚升级版
农业”两区“建设,一直是我县农业发展的重头戏。
截至目前,我县已累计培育新港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等三大农业综合区,以及36个省级园区和41个市级园区,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8.98万亩。
县农业局产业科副科长费建琴告诉记者,新的《德清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7月初已得到来自省专家评审组的认可。从今年开始,我县将着力培育农业产业集聚区、现代特色农业强镇(“一区一镇”),打造农业“两区”升级版。目前已确定规划建设中东部的现代渔业经济示范区、中南部的湘溪现代农业综合区和西部的莫干山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等3个产业集聚区;莫干山镇(休闲农业小镇),下渚湖街道(渔乡小镇),禹越镇(蚕乡小镇),新安镇(粮食及农产品加工小镇),洛舍镇(木业小镇)等5个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并将“三区五镇”写入农业“十三五”规划。
成绩斐然,当然也存在不足。县农业局农作站站长、县水稻首席专家蔡炳祥,副站长李建国都表示,今年单季晚稻播种面积又有所下降,另外,非粮化趋势明显,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护工作面临挑战。与此同时,由于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监管装备手段落后、养殖户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提升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