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真是个有爱的地方,我为我们德清人骄傲!我为我是德清人自豪!”近日,还在方摆小学支教的朱丽芬老师从云南情深意切地传来这几行字,字里行间流露着感动之情,来自德清的这股爱心正能量犹如一泓清泉,流进了每个人的心田。
6月6日,本报民生扫描版刊发了《彩云之南走来德清大爱》的报道,千秋外国语学校朱丽芬老师退休后前去云南方摆小学支教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德清市民纷纷表示要做朱老师的家乡后援团,为云南贫困孩子伸出援助之手,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沐浴和煦的阳光。
转眼已到7月,德清的孩子们早已开启了暑假生活,远在2000公里外的云南孩子这几天却还在进行着期末考试,朱老师也将在完成考试批卷后返程回到德清。这段时间,方摆小学源源不断地收到来自德清市民的爱心捐赠,同时因为报道中捐物联系人是段红成校长,他也成了十足的“收件达人”。朱老师告诉记者,这些捐赠人有些是她的朋友,有些是家人的朋友,有些是朋友的朋友,还有好多素未谋面、并不认识的朋友,他们或微信红包转账,或是自行购买学习用品、或是整理衣服裤子等邮寄到云南,大大小小的包裹里承载着德清市民的爱心。爱心汇聚成了一股洪流,凝聚着社会的正能量,筑起了德清与云南的友谊桥梁。
让朱老师尤为自豪的是,她教过的学生在得知此事后,纷纷加入到献爱心的队伍。他们表示,宁肯自己平时少吃一点、少买一件衣服,也要给山里孩子送去一份关怀。今年刚参加完中考的学生们也加入了活动中,他们自发组织,用零花钱买文具用品和小礼品邮寄到云南,默默地支持着自己的老师做公益事业。
在之前的报道中,因为山路崎岖难行而没能在儿童节给江边教学点两个孩子买书包,这事成了朱老师的心结,这几天,朱老师将来自德清的爱心书包早早地准备好,托正要前去办事的校长捎去,她说:“终于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
给孩子们依次发完物品后还有剩余,朱老师就把物品当成了奖品:考试及格奖、考80分以上奖、进步奖、听写全对奖、抄写全对奖等,凡此种种,朱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设置了奖项,尽量让每个孩子通过努力都能获得奖品,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朱老师意外的是,获奖的孩子们在选择奖品时,大部分都选择了课外阅读书,拿到书后,他们也是利用课余时间静下心来阅读,“孩子们对知识太渴求了,真希望他们能坚持下去,多读书,读好书。”朱老师感慨地说道。
最近,学校的食堂亏钱了,预计将要减少孩子们每周吃的肉沫,朱老师思量再三,觉得孩子们本身就已经没有什么营养了,加上家里经济拮据,也不会如城里的家长那样给孩子们弄好吃的,她利用善款包下了期末的肉类供应,看着孩子们吃着香喷喷的鸡肉烧土豆,朱老师欣慰地笑了。
传递爱心,心手相牵。朱老师说,自己只是做了爱心的传递者,真正的大爱来自于家乡无数爱心人士的默默奉献,要为心中有爱的市民点赞,为社会正能量点赞,为德清大爱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