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茧站:六十多年的怀旧老名片
www.dqnews.com.cn 2016-07-08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戈亭茧站走马楼
 
走马楼一角
 
 
古朴的砖刻

精致的砖柱

牢固的竹楼板

  曾几何时,茧站作为乡镇的一个最热闹的场所,吸引着我县千家万户的茧农踊跃投售爱国茧。随着蚕桑产业在东南一带的日渐衰落,蚕桑产业向中西部开始转移,茧站的风光不再。而今年蚕茧收购进一步放开,收购蚕茧资格已经取消行政许可审批,收购茧子也不再需要依托茧站,那么茧站的历史使命似乎已经完成了。可是,有一个人似乎并不认可这样的说法,他的名字叫嵇荣华,德清县佳绫蚕茧经营公司负责人。

  19个茧站

   个个有历史文化价值

  “我公司现在还有19个茧站,很多茧站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是木结构古法建筑,而且面积较大。目前全县还保存着的完整的大面积木结构建筑很少了,今年蚕茧放开了,我们也用不着这么多的茧站,但这些茧站卖了拆了建造其他建筑很可惜。”嵇荣华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人来找过他,想将这些茧站利用起来,让它们焕发出更大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原来,就在7月4日,钟管镇戈亭村的支部书记于建章、村委会主任张水华找到了嵇荣华,说要跟佳绫公司租一些戈亭茧站的木结构老房子。嵇荣华问他们租了茧站要干什么?他们回答说要建一个爱国抗日人士的纪念馆,请杭州广告公司的人作了考察,选择茧站的老房子最佳。

  这件事让嵇荣华脑洞大开:佳绫公司有这么多的茧站老房子该如何科学保护和最佳利用?有的茧站建筑风格独特,有的建筑质量颇有工匠精神,有的茧站里还有古刹建筑。这些老房子要是全拆了,就再也没有了,而它们矗立在各个乡镇,却是一张张有着六十年历史的老名片。

  戈亭茧站

   独特江南走马楼

  虽然在外表门面上,你绝对看不出它的风貌,但当你走进茧站里面,别有洞天、富有江南特色的砖瓦建筑还是会让你叹为观:这居然是我们德清一个茧站。

  首先是层层叠叠的土瓦,让你一下子联想到中国古典江南建筑中最富有神韵的部分。这几幢建筑占地面积都有上千平方米的大楼房,屋顶也是这样有气势。烘房最上面的屋顶与下面屋顶之间还有一条缝,仿佛被刀切过一样,这种分离式屋顶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呢?戈亭茧站管理人员杨杏初说,这是茧站的烘房屋顶,有利于茧子烘干时透风。

  屋顶有气势,整个茧站建筑布局也相当别致,仿佛是一个巨大的两层楼四合院。中间庭院里,水杉、棕榈参天,枇杷果树与其他乔木参差其间,再加上楼与楼、底屋与底屋可以互相走通,的确是一种江南走马楼的感觉。

  嵇荣华说,这个建筑的式样、规模与保存的完整,在全县茧站中是首屈一指的。茧站建筑总面积有大约6000平方米,而古旧建筑就达到了至少4000平方米。

  杨杏初回忆说,当年建设茧站时,他只有七岁但已经有印象:整整一条戈亭河被来自外地的木排几乎堵住,河里全是从外地采购来建造砖木茧站的木料,那时应该是1953年左右。

  一式的青砖土瓦仿佛民国建筑。捡起一块青砖,虽历经数十年风雨吹打,依然有棱有角,线条笔挺,上面还是一些当年制砖时留下的浮雕字迹。有的是阳刻,刻上了“善合作”三个字,有的还不是这样的字样,甚至是阴文(就是凹进去刻),字体古朴。如果这里再展出一些民国时期曾经活跃在戈亭的爱国志士和诗人的图片与实物,那将是一个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展览馆,有相得益彰的作用。

  钟管茧站

   工匠精神让人惊叹

  如果说戈亭茧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江南走马楼式古建筑,那么钟管茧站则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其建筑之精良,用料之考究,让人惊叹。

  与戈亭茧站杨杏初描述的一样,钟管茧站也是用了大量的木料与青砖。同时,从茧站的底楼往上看,看到的是二楼的楼底。二楼的楼底也与戈亭茧站一样,使用的材料不是一般民居所用的木板,而是竹板。

  “这真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为什么用了六十年,这些竹板却并不腐朽呢?”嵇荣华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按照常理,竹板比一般的木板更易腐朽或虫蛀,特别是没有人居住的房子更容易腐朽。可是不管是戈亭还是钟管茧站,二楼的楼底一般都是铺上了竹板为底,上面再盖上竹席,然后上面再堆放茧筐。这样使用了六十年,居然还可以使用。如果不是个别地方漏雨淋湿了竹楼板导致个别地方有所腐朽外,其他干燥地方依然可以行走如常,不见异常。

  针对这一点,已经与茧丝绸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德清县新中冠丝绸有限公司负责人夏文清提醒嵇荣华,很可能与茧子中蚕蛹的气味有关。因为由于蚕丝被中含有的蚕蛹特殊气味,蚕丝被中的螨也非常少。很可能是茧子在茧站堆放的时候,气味熏染到了竹楼板,导致了竹楼板一直无人居住却不发生腐朽。

  更让人赞叹的,是钟管茧站里的22根粗大的砖柱子。与戈亭茧站一百多根支撑楼板的杉木木柱子有所不同的是,钟管茧站除了也拥有数十根木柱子外,在一个东侧的茧屋里,记者意外发现其中有22根柱子是青砖砌就,每根柱子高近两米,需两人才能合抱,而建造时的泥匠工艺格外精到,扁砖砌就,丝丝合缝。几十年过去了,砖柱还跟新的一样,连砂灰都不脱落半点。白色的砂灰与青灰的砖块形成了很和谐的搭配,在暗暗的茧站里格外端庄、整齐。为什么这间茧屋要砌这么多的砖柱?为什么要砌得这么粗大,而且这么密集?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嵇荣华说,如今在全县的19个茧站里,每个茧站都或多或少保留着这样的民国风味的建筑,在新安的茧站里还有一座始建于唐代又在明清重修的古刹。这些茧站以青砖土瓦为特色,它们值得我们去加以深化挖掘,从而整理出我们本地的农耕文化、丝绸文化、蚕桑文化,这一个个茧站,就是我们一张张凝固的老名片,这些文化传承就有了依托。

 
作者: | 记者 朱宇飞 文/图
分享到:

相关稿件